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点的归类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2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页
        (一)研究背景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1页
        (一)国外现状第9-10页
        (二)国内现状第10-11页
    三、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第11-12页
        (一)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1页
        (二)主要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第12-18页
    一、整合点理论第12-13页
        (一)整合的定位第12页
        (二)整合点的诊断第12-13页
    二、学习理论第13-14页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13页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第13-14页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4页
        (四)多元智能理论第14页
    三、教学理论第14-15页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第14-15页
        (二)“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第15页
    三、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第15页
    四、“导学案”的相关分析第15-18页
第三章 小学数学学科相关分析第18-23页
    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第18-21页
        (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第18页
        (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第18-21页
    二、小学数学学习者特征分析第21-23页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分析第23-29页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环境分析第23-24页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分析第24-26页
        (一)多媒体教学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第24-25页
        (二)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第25-26页
    三、支撑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技术手段第26-27页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目标和原则第27-29页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目标第27页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原则第27-29页
第五章 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点的归类分析第29-34页
    一、共性整合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第29页
    二、性整合点 2——改变数学知识的呈现形态,增加课堂教学效益第29-30页
    三、共性整合点 3——人机交互,促进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第30-31页
    四、共性整合点 4——营造数学训练环境,降低知识遗忘率第31-32页
    五、共性整合点 5——增加信息量,拓展视野第32-33页
    六、共性整合点 6——培养数学思想,知识转化为能力第33-34页
第六章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研究第34-40页
    一、结合信息技术优势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第34页
    二、结合学科特性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第34-40页
        (一)优化教学情境,加强数学体验第34-35页
        (二)优化呈现形式,提高学习质量第35-36页
        (三)优化交互方式,增强主体意识第36-37页
        (四)优化巩固练习,促进知识建构第37-38页
        (五)优化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第38-39页
        (六)优化思维引导,重视能力培养第39-40页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第40-42页
    一、结论第40页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共性整合点第40页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策略第40页
    二、反思与展望第40-42页
        (一)学科是根本第41页
        (二)技术是条件第41页
        (三)巧用是关键第41页
        (四)创新是亮点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个人情况简介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迷笛音乐节氛围感知概念模型及其对游客满意和行为意向的影响
下一篇:产品涉入度、感知价值对节事游客体验质量影响研究--以广州中秋灯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