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聚酰亚胺的性能与应用 | 第9-11页 |
1.2 聚酰亚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 第11-13页 |
1.3 聚酰亚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1.4 光催化 | 第15-19页 |
1.4.1 光催化原理 | 第15页 |
1.4.2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1.4.3 光催化技术在环境方面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4 光催化剂的改性方法 | 第18-19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1-22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2 复合薄膜的表征 | 第22页 |
2.3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22-23页 |
第3章 ZnO-Co_3O_4/PI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3-28页 |
3.1 前言 | 第23页 |
3.2 ZnO-Co_3O_4/PI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2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3-27页 |
3.3.1 ZnO-Co_3O_4/PI复合薄膜的物相分析 | 第23-24页 |
3.3.2 ZnO-Co_3O_4/PI复合薄膜的元素分析 | 第24页 |
3.3.3 ZnO-Co_3O_4/PI复合薄膜的形貌分析 | 第24-25页 |
3.3.4 制备条件对复合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25-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Co_3O_4-Ag/PI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8-35页 |
4.1 前言 | 第28页 |
4.2 Co_3O_4-Ag/PI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2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4.3.1 复合薄膜的物相分析 | 第28-29页 |
4.3.2 复合薄膜的形貌分析 | 第29-30页 |
4.3.3 复合薄膜的成分分析 | 第30页 |
4.3.4 复合薄膜的XPS分析 | 第30页 |
4.3.5 复合薄膜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30-32页 |
4.3.6 制备条件对复合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4.3.7 回收再利用 | 第33-34页 |
4.3.8 不同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 第3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聚酰亚胺/三组份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5-42页 |
5.1 前言 | 第35页 |
5.2 ZnO-Ag-CeO_2/PI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3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1页 |
5.3.1 复合薄膜的结构分析 | 第35-36页 |
5.3.2 复合薄膜的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36-37页 |
5.3.3 不同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分析 | 第37-38页 |
5.3.4 制备条件对复合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5.3.5 回收再利用 | 第40页 |
5.3.6 不同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 第40-4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6章 柠檬酸改性原位合成聚酰亚胺/氧化锌复合薄膜及性能研究 | 第42-47页 |
6.1 前言 | 第42页 |
6.2 聚酰亚胺/氧化锌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42-43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6页 |
6.3.1 复合薄膜的形貌和成分分析 | 第43-44页 |
6.3.2 复合薄膜的物相分析 | 第44页 |
6.3.3 复合薄膜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44-45页 |
6.3.4 合成条件对复合薄膜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