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

考虑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主动配电网源网荷优化调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概述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主动配电网调度特性第10-15页
        1.2.1 分布式电源第11-12页
        1.2.2 网架结构第12-13页
        1.2.3 需求响应第13-15页
    1.3 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1 间歇性能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调度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主动配电网网侧的调度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3 主动配电网需求侧的调度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第18-20页
    1.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主动配电网“源-网-荷”模型第21-37页
    2.1 主动配电网“源”模型第21-26页
        2.1.1 风力发电第21-23页
        2.1.2 光伏发电第23-25页
        2.1.3 燃气轮机发电第25-26页
    2.2 主动配电网“网”模型第26-30页
        2.2.1 传统配电网网架结构第27页
        2.2.2 当前配电网网架结构第27-28页
        2.2.3 未来配电网网架结构第28-30页
    2.3 主动配电网“荷”模型第30-35页
        2.3.1 电动汽车第30-35页
        2.3.2 可控负荷第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主动配电网调度优化模型和计算方法第37-55页
    3.1 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的目标第37-40页
        3.1.1 主动控制性第37-38页
        3.1.2 主动管理性第38-39页
        3.1.3 主动经济性第39-40页
    3.2 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第40-49页
        3.2.1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优化调度第41-45页
        3.2.2 可控DG和网络结构的优化调度第45-47页
        3.2.3 可控负荷的优化调度第47-49页
    3.3 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的计算方法第49-54页
        3.3.1 遗传算法第49-51页
        3.3.2 根节点融合法第51-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算例分析第55-69页
    4.1 电动汽车充电的优化调度分析第57-61页
        4.1.1 有序充电对充电效果的影响分析第57-59页
        4.1.2 有序充电对负荷曲线的影响分析第59-60页
        4.1.3 有序充电的效益分析第60-61页
    4.2 可控DG和网络结构的优化调度分析第61-64页
    4.3 可控负荷的优化调度分析第64-66页
        4.3.1 电动汽车切负荷第64-65页
        4.3.2 常规用户切负荷第65-66页
    4.4 主动配电网最终优化调度结果第66-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5.1 工作总结第69页
    5.2 后续工作展望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作者简介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兰州石化绩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高职院校OA系统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