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包(应用软件)论文--办公自动化系统论文

高职院校OA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高职院校OA系统设计的开发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发展现状第11-14页
    1.3 高职院校办公系统的发展第14页
    1.4 本校的现状第14-15页
        1.4.1 办公系统尚未系统化第15页
        1.4.2 对于办公系统的认识较为陈旧第15页
        1.4.3 办公系统标准不够明确、不够健全第15页
    1.5 高职院校OA系统项目任务第15-19页
        1.5.1 项目内容第15-16页
        1.5.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3 项目特点第17页
        1.5.4 本人承担任务第17页
        1.5.5 论文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高职院校OA系统需求分析第19-37页
    2.1 系统需求分析第19-20页
        2.1.1 业务流程分析第19-20页
        2.1.2 系统建设目标及原则第20页
    2.2 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型设计第20-27页
        2.2.1 系统整体结构分析第20-21页
        2.2.2 整体的功能模型设计第21-22页
        2.2.3 各部分功能模型设计第22-27页
    2.3 系统应用架构分析第27-31页
        2.3.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第27页
        2.3.2 WEB技术的发展第27-28页
        2.3.3 MVC框架模式第28-31页
    2.4 系统设计与结构建模第31-36页
        2.4.1 系统建模方法与工具第31页
        2.4.2 UML建模有3种构造块第31-32页
        2.4.3 系统分析图第32-33页
        2.4.4 角色划分的功能图第33-36页
        2.4.5 性能需求第36页
        2.4.6 界面需求第36页
    2.5 第二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高职院校OA系统概要设计第37-55页
    3.1 系统安全设计第37-47页
        3.1.1 信息传输管理第37-38页
        3.1.2 数字签名技术第38-42页
        3.1.3 访问控制权限分配需求第42-44页
        3.1.4 数据库安全需求第44-47页
    3.2 数据库总体设计第47-50页
        3.2.1 数据库物理设计第47-48页
        3.2.2 数据表设计规范第48-50页
    3.3 模块间接口设计第50-51页
        3.3.1 简单原则第50-51页
        3.3.2 封闭原则第51页
        3.3.3 完整性原则第51页
        3.3.4 稳定性原则第51页
    3.4 系统部署架构第51-52页
    3.5 界面结构设计第52-54页
        3.5.1 进行形象设计第52-53页
        3.5.2 栏目与板块布局第53页
        3.5.3 目录结构与链接结构第53-54页
    3.6 第三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高职院校OA系统详细设计第55-70页
    4.1 工作流第55页
        4.1.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第55页
        4.1.2 工作流技术(Workflow)第55页
    4.2 工作流管理系统第55-57页
        4.2.1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定义第56页
        4.2.2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第56-57页
    4.3 工作流引擎第57-58页
    4.4 系统功能设计案例第58-69页
        4.4.1 用户登录模块第58-65页
        4.4.2 发文管理模块第65-69页
    4.5 第四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高职院校OA系统部署和测试第70-81页
    5.1 OA系统环境第70-71页
        5.1.1 网络环境第70页
        5.1.2 服务器环境第70页
        5.1.3 客户端环境第70-71页
    5.2 系统测试第71-80页
        5.2.1 测试目标第71页
        5.2.2 测试项目说明第71页
        5.2.3 测试案例第71-80页
    5.3 第五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最终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6.1 总结第81页
    6.2 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主动配电网源网荷优化调度研究
下一篇:LCC谐振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