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词语对照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11-15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1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1页 |
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1-12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5 观察指标 | 第13页 |
6 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制定标准 | 第13页 |
7 总体疗效评价标准 | 第13-14页 |
8 不良事件 | 第14页 |
9 统计学处理 | 第14-15页 |
结果 | 第15-19页 |
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 第15页 |
2 治疗组与对照组初诊时症状积分、病情分级比较 | 第15-16页 |
3 治疗组与对照组6周时血 β-HCG、孕酮水平情况比较 | 第16页 |
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主要监测指标比较 | 第16-17页 |
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疗效评定比较 | 第17-18页 |
6 不良事件 | 第18-19页 |
讨论 | 第19-27页 |
1 肾虚为病变之本 | 第19页 |
2 脾为后天长养之本 | 第19页 |
3 褚氏安胎方培脾补肾始终贯穿其中 | 第19-24页 |
4 把β-HCG和孕酮作为重要检测指标的依据 | 第24页 |
5 褚氏安胎方治疗脾肾两虚型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 | 第24-25页 |
6 体会 | 第25页 |
7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25-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致谢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附录1 文献综述 | 第3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2 病例报告 | 第44-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