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IPC的影响
缩略语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1. 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1 病名的认识 | 第12页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4页 |
1.3 辩证分型的认识 | 第14页 |
1.4 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5 小结 | 第16页 |
2. 西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2.1 冠心病的病因认识 | 第16-17页 |
2.2 冠心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17-18页 |
2.3 冠心病的治疗进展 | 第18-19页 |
3. 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3.1 IPC现象的发现 | 第19页 |
3.2 IPC发生的可能机制 | 第19-21页 |
3.3 有关IPC的临床研究 | 第21页 |
3.4 药理预适应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3.5 中医药在缺血预适应中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1. 一般资料 | 第23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3-24页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3页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3页 |
2.3 心肌缺血预适应临床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4-25页 |
3.1 纳入病例标准 | 第24页 |
3.2 排除病例标准 | 第24-25页 |
3.3 剔除病例标准 | 第25页 |
3.4 病例脱落标准 | 第25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4.1 研究步骤 | 第25-26页 |
4.2 具体方法 | 第26-27页 |
5. 观察内容 | 第27-28页 |
5.1 一般观察资料 | 第27-28页 |
5.2 疗效观察内容 | 第28页 |
6. 疗效判定 | 第28-29页 |
6.1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 第28页 |
6.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第28页 |
6.3 不良反应的评价 | 第28-29页 |
7. 统计学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 | 第30-36页 |
1. 一般情况 | 第30-31页 |
1.1 病历完成情况 | 第30页 |
1.2 一般资料比较 | 第30-31页 |
2. 疗效指标结果 | 第31-35页 |
2.1 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比较 | 第31-32页 |
2.2 心绞痛积分疗效比较 | 第32-33页 |
2.3 血清SOD值比较 | 第33页 |
2.4 心肌缺血预适应临床评价比较 | 第33-35页 |
3. 安全性观测结果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42页 |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6页 |
2. 护心汤治则与方药分析 | 第36-38页 |
3. 护心汤对临床观察指标的影响及意义 | 第38-39页 |
4. 中医药在IPC研究中的意义 | 第39-41页 |
5.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表 | 第50-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