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污废水非法超排监管物证技术及COD在线监测电极的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符号说明第23-24页
第一章 绪论第24-59页
    1.1 引论第24-25页
    1.2 我国的水污染及用水安全现状第25-26页
    1.3 地表水监管的同类仪器设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26-27页
    1.4 研制的在线监采告警设备的意义第27-28页
    1.5 水体COD的测定方法及研究进展第28-39页
        1.5.1 国标法-重铬酸钾回流滴定法第28-29页
        1.5.2 分光光度法第29页
        1.5.3 紫外吸收法第29-30页
        1.5.4 化学发光法第30-31页
        1.5.5 光催化氧化法第31页
        1.5.6 电化学法第31-39页
            1.5.6.1 电化学法检测COD的机理第32-33页
            1.5.6.2 电化学法检测COD的电极材料第33-37页
            1.5.6.3 恒电位-电流法检测COD第37-38页
            1.5.6.4 恒电位-电量法检测COD第38-39页
    1.6 本课题选题的依据、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9-43页
        1.6.1 选题的依据第39-40页
        1.6.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40页
        1.6.3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40-43页
            1.6.3.1 研究思路第40-41页
            1.6.3.2 研究内容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59页
第二章 污废水非法超排在线监采告警设备的研制第59-77页
    2.1 引言第59-60页
    2.2 试验方法与步骤第60-63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60-61页
        2.2.2 在线监采告警设备的研制第61-6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3-71页
        2.3.1 在线监测传感系统的设计第63-65页
        2.3.2 非法超排决策系统的设计第65-66页
        2.3.3 远程无线报警系统的设计第66-68页
        2.3.4 样本采集系统的设计第68-69页
        2.3.5 “原位浮漂式”在线监采告警仪的实物图第69页
        2.3.6 “泵流岸置式”在线监采告警仪的实物图第69-70页
        2.3.7 在线监采告警仪的性能参数第70-71页
    2.4 小结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第三章 在线监采告警设备的性能检测第77-111页
    3.1 引言第77-78页
    3.2 试验方法与步骤第78-83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78-79页
        3.2.2 在线监采告警设备性能的实验室调试第79-80页
        3.2.3 利用河流模拟装置对在线监采告警设备进行性能调试第80-82页
        3.2.4 利用短期实地试验点对在线监采告警设备进行性能调试第82-83页
        3.2.5 利用长期实地试验点对在线监采告警设备进行性能调试第8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3-104页
        3.3.1 在线监采告警设备性能的实验室调试结果第83-84页
        3.3.2 利用河流模拟装置对在线监采告警设备进行性能调试结果第84-91页
            3.3.2.1 河流模拟装置的参数指标及实物图第84-86页
            3.3.2.2 在线监采告警装置的调试结果第86-91页
        3.3.3 利用短期实地试验点对在线监采告警设备进行性能调试结果第91-99页
        3.3.4 利用长期实地试验点对在线监采告警设备进行性能调试结果第99-104页
            3.3.4.1 长期实地试验点的选址第99-101页
            3.3.4.2 实地试验点的水质长期监测结果第101-102页
            3.3.4.3 利用河流模拟装置及漷县周边厂家污水进行性能调试试验第102-104页
    3.4 小结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1页
第四章 高性能CF/β-PbO_2的制备及其“恒电位-监测电流”法检测COD的性能研究第111-134页
    4.1 引言第111-112页
    4.2 试验方法与步骤第112-115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112-113页
        4.2.2 电极的制备第113-114页
        4.2.3 电极的理化性能表征第114页
        4.2.4 “恒电位-监测电流法”测定水中有机物COD第114-115页
        4.2.5 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有机物COD第115页
        4.2.6 溴甲酚绿降解法检测羟基自由基第11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15-129页
        4.3.1 β-PbO_2电极检测COD的原理第115-116页
        4.3.2 电极的SEM及XRD表征第116-119页
        4.3.3 析氧过电位的对比第119-120页
        4.3.4 四种电极电生·OH的能力评价第120-121页
        4.3.5 交流阻抗测试(EIS)第121-122页
        4.3.6 施加电位对COD检测的影响第122-123页
        4.3.7 COD测试的灵敏度及线性范围第123-125页
        4.3.8 利用CF/β-PbO_2进行COD测试的方法确立第125-126页
        4.3.9 真实水样的COD测试第126-127页
        4.3.10 COD检测的重现性与电极稳定性的评价第127-129页
    4.4 小结第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4页
第五章 高性能CF/CeO_2-β-PbO_2(CV)的制备及其“恒电位-监测电流”法检测COD的性能研究第134-168页
    5.1 引言第134-135页
    5.2 试验方法与步骤第135-139页
        5.2.1 试剂与仪器第135-137页
        5.2.2 电极的制备第137页
        5.2.3 电极的理化性能表征第137-138页
        5.2.4 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有机物COD第138页
        5.2.5 溴甲酚绿降解法检测·OH第138页
        5.2.6 交流阻抗谱(EIS)测试第138-139页
        5.2.7 电极的加速寿命测试第139页
        5.2.8 “恒电位-监测电流法”测定水中有机物COD第13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39-157页
        5.3.1 二氧化铅电极制备方法对于电极形貌的影响第139-145页
            5.3.1.1 恒电位法电沉积制备CF/β-PbO_2(CP)电极第139-142页
            5.3.1.2 循环伏安法电沉积制备CF/β-PbO_2(CV)电极第142-143页
            5.3.1.3 循环伏安法电沉积制备CF/CeO_2-β-PbO_2(CV)电极第143-145页
        5.3.2 析氧过电位(OEP)的对比第145-146页
        5.3.3 三种电极电生·OH的能力评价第146-147页
        5.3.4 交流阻抗测试(EIS)第147-149页
        5.3.5 三种电极的COD检测性能第149-157页
            5.3.5.1 测试电位和pH的确定第149-151页
            5.3.5.2 灵敏度及线性范围的确定第151-152页
            5.3.5.3 加速寿命测试第152-153页
            5.3.5.4 利用CF/CeO_2-β-PbO_2(CV)进行COD测试的方法确立第153-155页
            5.3.5.5 真实水样的COD测试第155页
            5.3.5.6 COD检测的重现性与电极稳定性的评价第155-157页
    5.4 COD在线监采告警仪的研发第157-161页
        5.4.1 COD在线监采告警仪的设计原理图第157-158页
        5.4.2 COD在线监采告警仪的实物图第158-159页
        5.4.3 “双恒电位仪-双工作电极”交替工作检测原理第159-161页
    5.5 小结第161-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8页
第六章 高性能Ni/α-PbO_2-CeO_2-β-PbO_2(CV)的制备及其“恒电位-监测电量”法检测COD的性能研究第168-185页
    6.1 引言第168-169页
    6.2 试验方法与步骤第169-172页
        6.2.1 试剂与仪器第169-170页
        6.2.2 电极的制备第170-171页
        6.2.3 电极的理化性能表征第171页
        6.2.4 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有机物COD第171-172页
        6.2.5 “恒电位-监测电量法”测定水中COD第172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72-182页
        6.3.1 β-PbO_2电极检测COD的原理第172-173页
        6.3.2 电极的SEM、EDX及XRD表征第173-176页
        6.3.3 电解槽的设计及检测系统的构建第176-177页
        6.3.4 COD检测参数的优化及确定第177-182页
            6.3.4.1 测试电位的确定第177页
            6.3.4.2 水样COD浓度对检测时间的影响第177-182页
    6.4 小结第182页
    参考文献第182-18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建议第185-189页
    7.1 总结第185-187页
    7.2 建议第187-189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9-191页
作者简介第191页
导师介绍第191-192页
致谢第192-194页
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194-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公司战略转型研究
下一篇:VT公司的吊索具库存管理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