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壤资源分区的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研究--以广西大化县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喀斯特土壤资源相关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2 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理论与方法 | 第15-28页 |
2.1 基本理论 | 第15-16页 |
2.1.1 地域分异理论 | 第15页 |
2.1.2 自然区划理论 | 第15页 |
2.1.3 人地关系理论 | 第15-16页 |
2.1.4 土地可持续利用相关理论 | 第16页 |
2.1.5“反规划”理论 | 第16页 |
2.2 喀斯特山区土壤资源分区内涵与方法 | 第16-23页 |
2.2.1 喀斯特山区土壤资源分区的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2.2 喀斯特山区土壤资源分区原则 | 第17-18页 |
2.2.3 喀斯特山区土壤资源分区类型 | 第18页 |
2.2.4 喀斯特山区土壤资源分区方法 | 第18-23页 |
2.3 基于土壤资源分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布局 | 第23-28页 |
2.3.1 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原则 | 第23-24页 |
2.3.2 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分类 | 第24-25页 |
2.3.3 土地利用规划布局的土壤资源分区途径 | 第25-28页 |
3.研究区基本情况 | 第28-32页 |
3.1 区位条件 | 第28页 |
3.2 自然环境条件 | 第28-30页 |
3.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0页 |
3.4 土地利用现状 | 第30-32页 |
4.大化县土壤资源分区 | 第32-47页 |
4.1 大化县土壤资源评价 | 第32-36页 |
4.1.1 连片性评价 | 第32-33页 |
4.1.2 质量评价 | 第33-36页 |
4.2 大化县土壤连片性分区情况 | 第36-42页 |
4.2.1 土壤连片区域 | 第38-40页 |
4.2.2 土壤零星分散区域 | 第40-42页 |
4.3 大化县土壤资源分区情况 | 第42-47页 |
5 大化县土地利用规划布局 | 第47-64页 |
5.1 土壤连片区域土地利用布局 | 第48-56页 |
5.1.1 土壤连片区域-高质量区布局 | 第48-51页 |
5.1.2 土壤连片区域-中质量区布局 | 第51-54页 |
5.1.3 土壤连片区域-低质量区布局 | 第54-56页 |
5.2 土壤零星分散区域土地利用布局 | 第56-64页 |
5.2.1 土壤零星分散区域-高质量区布局 | 第56-58页 |
5.2.2 土壤零星分散区域-中质量区布局 | 第58-61页 |
5.2.3 土壤零星分散区域-低质量区布局 | 第61-64页 |
6.结论与讨论 | 第64-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65页 |
6.3 值得讨论的问题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
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