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4-33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4-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9页 |
一、国内研究概况 | 第18-25页 |
二、国外研究概述 | 第25-29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9-3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9-3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三、创新点 | 第31-33页 |
第一章 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时代诉求 | 第33-73页 |
第一节 生命价值与生命价值教育 | 第33-45页 |
一、生命价值的界说 | 第33-37页 |
二、生命教育与生命价值教育的关系 | 第37-38页 |
三、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内涵与本质 | 第38-43页 |
四、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目标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认知分析 | 第45-52页 |
一、生命意义的缺失与偏差 | 第45-47页 |
二、生命价值的自我化与功利化 | 第47-49页 |
三、人生理想与信念的迷失 | 第49-52页 |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现存问题 | 第52-57页 |
一、教育内容偏颇 | 第52-53页 |
二、教育方法单一 | 第53-55页 |
三、教育目标模糊 | 第55-57页 |
第四节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57-73页 |
一、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第57-70页 |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必要性 | 第70-73页 |
第二章 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主要思想资源 | 第73-96页 |
第一节 中国文化中的生命价值教育思想 | 第73-81页 |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价值教育思想 | 第73-77页 |
二、中国近现代文化对生命价值的关注 | 第77-81页 |
第二节 西方文化中的生命价值教育思想 | 第81-88页 |
一、古希腊的生命价值教育思想 | 第81-82页 |
二、近代西方的生命价值教育思想 | 第82-83页 |
三、现代西方的生命价值教育思想 | 第83-88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命价值思想 | 第88-96页 |
一、生命价值意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 第88-90页 |
二、对生命本质的阐释 | 第90-92页 |
三、关于生命价值的分析 | 第92-96页 |
第三章 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96-132页 |
第一节 生命价值认知教育 | 第96-107页 |
一、从身心灵层面理解生命价值 | 第96-102页 |
二、从人的相互性理解生命价值 | 第102-104页 |
三、从生死相互关系中理解生命价值 | 第104-107页 |
第二节 生命情感教育 | 第107-114页 |
一、对情感的理解 | 第107-108页 |
二、情感对于生命价值的作用 | 第108-111页 |
三、大学生生命情感的培养 | 第111-114页 |
第三节 生命责任教育 | 第114-124页 |
一、责任对于生命价值的意义 | 第114-116页 |
二、生命的多重责任 | 第116-120页 |
三、大学生生命责任感的培养 | 第120-124页 |
第四节 人生理想信念教育 | 第124-132页 |
一、理想信念对生命价值的导向性 | 第124-125页 |
二、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 第125-129页 |
三、引导大学生自觉追求人生理想 | 第129-132页 |
第四章 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在依据 | 第132-163页 |
第一节 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本质认同 | 第132-140页 |
一、对生命本体的尊重与热爱 | 第132-135页 |
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省思 | 第135-137页 |
三、对生命价值潜能的发掘与激发 | 第137-140页 |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生命价值的认知要素 | 第140-147页 |
一、重视生命价值的载体 | 第140-141页 |
二、理解生命价值的前提 | 第141-143页 |
三、形成生命价值的责任意识 | 第143-144页 |
四、提升生命价值的实现能力 | 第144-147页 |
第三节 在信念与信仰的统一关系中实现生命价值 | 第147-155页 |
一、生命价值内在于个体生命的信念 | 第147-148页 |
二、在爱的体验中感悟生命的价值 | 第148-151页 |
三、在逆境挑战中开创生命的价值 | 第151-152页 |
四、在信仰的展开中丰富生命的价值 | 第152-155页 |
第四节 大学生生命价值的自我教育 | 第155-163页 |
一、对“生命无价”的理解 | 第155-157页 |
二、生命聆听是前提 | 第157-159页 |
三、生命对话是桥梁 | 第159-161页 |
四、生命同行是重要环节 | 第161-163页 |
第五章 寻求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有效路径 | 第163-190页 |
第一节 加强对生命价值敬畏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163-173页 |
一、倡导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 第163-165页 |
二、健全和完善生命发展的法律文化 | 第165-168页 |
三、建立敬畏生命的伦理文化 | 第168-173页 |
第二节 促进和谐互动的实践活动 | 第173-180页 |
一、高校师生关系平等共生 | 第173-175页 |
二、大学生朋辈交往团结互助 | 第175-178页 |
三、大学生家庭关系亲缘和睦 | 第178-180页 |
第三节 形成生命无价教育的合力机制 | 第180-190页 |
一、生命无价教育的合力要素 | 第180-181页 |
二、激发生命无价教育的自我意识 | 第181-183页 |
三、发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作用 | 第183-187页 |
四、生命无价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契合 | 第187-190页 |
结语 | 第190-192页 |
附录 | 第192-196页 |
参考文献 | 第196-206页 |
读博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参与的课题研究 | 第206-207页 |
致谢 | 第207-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