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2-23页 |
第一节 瘢痕疙瘩的研究 | 第12-19页 |
一、中医对瘢痕疙瘩的认识 | 第12-15页 |
1. 病名追溯 | 第12页 |
2. 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3. 治疗 | 第13-15页 |
3.1 古法治疗 | 第13页 |
3.2 近现代治疗 | 第13-15页 |
3.3 单味中药或中药提取物治疗瘢痕疙瘩 | 第15页 |
二、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 第15-19页 |
1.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 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16-18页 |
2.1 遗传因素 | 第16页 |
2.2 成纤维细胞(FS) | 第16页 |
2.3 细胞外基质(ECM) | 第16-17页 |
2.4 细胞因子 | 第17-18页 |
2.5 信号通路 | 第18页 |
2.6 相关基因研究 | 第18页 |
3. 瘢痕疙瘩的治疗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白藜芦醇的研究 | 第19-20页 |
1. 白藜芦醇的理化性质 | 第19页 |
2. 白藜芦醇的分布 | 第19页 |
3. 生物活性 | 第19-20页 |
3.1 抗肿瘤作用 | 第19-20页 |
3.2 保护心血管作用 | 第20页 |
3.3 抗炎作用 | 第20页 |
3.4 其他 | 第20页 |
第三节 课题研究基础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23-3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1.1 实验标本 | 第23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1.3 主要器材、仪器 | 第23-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2.1 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 | 第24页 |
2.2 细胞免疫荧光 | 第24页 |
2.3 实验分组 | 第24页 |
2.4 RT-PCR技术检测mRNA的表达 | 第24-26页 |
2.5.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第26-27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4. 实验结果 | 第27-35页 |
4.1 细胞免疫荧光 | 第27-29页 |
4.2 RT-PCR技术检测mRNA的表达 | 第29-32页 |
4.3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蛋白的表达 | 第32-35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5-43页 |
1. 导师对瘢痕疙瘩的研究及治疗特色 | 第35-36页 |
1.1 重视“整体观” | 第35页 |
1.2 导师治疗瘢痕疙瘩的特色 | 第35-36页 |
1.3 导师对白藜芦醇的研究 | 第36页 |
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2.1 瘢痕疙瘩中TGF-β1、PI3K、AKT、mTOR免疫荧光结果分析 | 第36页 |
2.2 RT-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3. TGF-β1/mTOR信号通路在瘢痕疙瘩中的生物学作用 | 第39-41页 |
3.1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 抑制细胞凋亡 | 第40页 |
3.3 调节细胞周期 | 第40-41页 |
4. 结论 | 第41页 |
5. 不足与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