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第2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志愿者概念界定 | 第18页 |
2.1.2 志愿服务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3 政策执行概念界定 | 第19页 |
2.1.4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志愿服务理论 | 第20页 |
2.2.2 公民社会理论 | 第20-21页 |
2.2.3 青年社会化理论 | 第21页 |
2.2.4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34页 |
3.1 西部计划在当代中国产生和实施 | 第22-28页 |
3.1.1 志愿服务在我国的兴起 | 第22-25页 |
3.1.2“西部计划”的产生条件 | 第25-26页 |
3.1.3“西部计划”的实施现状 | 第26-28页 |
3.2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3.2.1 招募地政府与高校的协调工作不畅 | 第28-29页 |
3.2.2 服务地政府各部门间协调工作失灵 | 第29页 |
3.2.3 针对项目志愿者的执行配套政策不完善 | 第29-30页 |
3.3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0-34页 |
3.3.1 招募地政府对“西部计划”理解不够透彻 | 第30-31页 |
3.3.2 服务地政府对“西部计划”项目缺乏重视 | 第31页 |
3.3.3 志愿者的项目执行配套政策缺乏针对性 | 第31-34页 |
第4章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 第34-39页 |
4.1 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经验借鉴 | 第34-35页 |
4.1.1 美国高校重视志愿服务发展 | 第34页 |
4.1.2 美国政府鼓励志愿服务发展 | 第34-35页 |
4.1.3 美国宗教组织引导志愿服务发展 | 第35页 |
4.2 德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经验借鉴 | 第35-36页 |
4.2.1 德国政府转变职能,培育公民责任感 | 第35-36页 |
4.2.2 德国公民广泛参与志愿服务 | 第36页 |
4.2.3 德国立法保障志愿服务的参与性 | 第36页 |
4.3 国外志愿服务对我国西部计划执行的启示 | 第36-39页 |
4.3.1 加强西部计划的民间参与 | 第36-37页 |
4.3.2 加强西部计划各部门沟通协调 | 第37-38页 |
4.3.3 完善西部计划相关法律法规 | 第38-39页 |
第5章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执行的对策 | 第39-47页 |
5.1 明确招募地政府各部门与高校的职能定位 | 第39-41页 |
5.1.1 加大西部计划宣传力度,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 第39-40页 |
5.1.2 深入大学生工作生活,全面掌握实际情况 | 第40页 |
5.1.3 构建政府间对接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协调 | 第40-41页 |
5.2 端正服务地政府政策执行态度 | 第41-43页 |
5.2.1 积极引领、科学定岗,健全岗前培训工作机制 | 第41-42页 |
5.2.2 创新日常激励方式,提高志愿者工作积极性 | 第42-43页 |
5.2.3 加大对志愿者的财政补贴力度 | 第43页 |
5.3 完善志愿者相关执行配套措施 | 第43-47页 |
5.3.1 建立对志愿者的服务保障与权益保障机制 | 第43-44页 |
5.3.2 落实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的优惠政策 | 第44-45页 |
5.3.3 构建西部计划期满志愿者的就业跟踪体系 | 第45-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