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31页 |
1.1 植物叶绿体的结构及功能 | 第13-17页 |
1.1.1 植物叶绿体的起源与进化 | 第13页 |
1.1.2 植物叶绿体结构 | 第13-14页 |
1.1.3 植物叶绿体的功能 | 第14-17页 |
1.2 植物叶绿素合成及调控 | 第17-20页 |
1.2.1 叶绿素合成过程及参与催化的酶 | 第17-19页 |
1.2.2 植物叶绿素合成的调控 | 第19-20页 |
1.3 叶绿素生物降解调控 | 第20-22页 |
1.3.1 叶绿素降解过程及催化的酶类 | 第20页 |
1.3.2 叶绿素的降解是植物自身保护的一种机制 | 第20-22页 |
1.4 水稻叶色突变体分类及来源 | 第22-24页 |
1.4.1 叶色突变体的表型 | 第22页 |
1.4.2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获得 | 第22-24页 |
1.5 水稻叶色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5.1 叶绿素合成基因 | 第24-25页 |
1.5.2 叶绿素降解基因 | 第25-26页 |
1.6 叶色形成的分子机理 | 第26-29页 |
1.6.1 脂肪酸代谢 | 第26页 |
1.6.2 鸟苷四磷酸抑制叶绿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 第26-28页 |
1.6.3 核质互作调控叶绿体发育 | 第28-29页 |
1.6.4 叶绿体蛋白转运受阻抑制叶绿体发育 | 第29页 |
1.7 水稻叶绿体研究的意义 | 第29-30页 |
1.7.1 叶色突变体在基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29页 |
1.7.2 叶色突变体在生产实践中可以提高产量 | 第29-30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50页 |
2.1 研究材料 | 第31页 |
2.2 常用试剂与仪器 | 第31页 |
2.2.1 化学试剂 | 第3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2.3 载体与菌株 | 第3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1-50页 |
2.3.1 水稻材料的种植 | 第31-32页 |
2.3.2 水稻叶片DNA提取 | 第32页 |
2.3.3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32页 |
2.3.4 水稻RNA提取 | 第32-33页 |
2.3.5 RNA反转和RT-PCR | 第33页 |
2.3.6 PCR扩增及琼脂糖电泳 | 第33-34页 |
2.3.7 PCR扩增片段的回收 | 第34-35页 |
2.3.8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 第35页 |
2.3.9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5-37页 |
2.3.10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37页 |
2.3.11 大肠杆菌转化和农杆菌转化 | 第37-38页 |
2.3.12 叶绿体透射电镜 | 第38页 |
2.3.13 水稻转基因 | 第38-42页 |
2.3.14 水稻原生质体制备和转化 | 第42-43页 |
2.3.15 RNA-Seq分析 | 第43-44页 |
2.3.16 Western blot分析 | 第44-46页 |
2.3.17 WFSL1蛋白IP-MS实验 | 第46-48页 |
2.3.18 磷酸水解酶活性测定 | 第48-5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50-67页 |
3.1 突变体wfsl1分蘖期表现白条纹叶表型 | 第50-51页 |
3.2 wfsl1细胞形态及叶绿体透射电镜观察 | 第51-53页 |
3.3 wfsl1农艺性状和光合速率测定 | 第53-55页 |
3.4 WFSL1的遗传分析、图位克隆和功能互补验证 | 第55页 |
3.5 WFSL1含有HD domain结构域和磷酸水解酶活性 | 第55-59页 |
3.6 WFSL1亚细胞定位及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 | 第59-60页 |
3.7 wfsl1中叶绿体发育相关基因表达受到抑制 | 第60-63页 |
3.8 wfsl1中WFSL1及叶绿体编码的RNA聚合酶蛋白含量下降 | 第63-65页 |
3.9 wfsl1中rRNA含量减少及叶绿体核糖体基因表达下调 | 第65-66页 |
3.10 IP-MS分析表明WFSL1与转录翻译相关蛋白互作 | 第66-67页 |
第四章 结果讨论 | 第67-69页 |
4.1 WFSL1突变导致白条纹叶及叶绿体结构改变 | 第67页 |
4.2 WFSL1含有HD domain结构域并影响叶绿体核糖体功能 | 第67-68页 |
4.3 WFSL1基因突变后影响水稻产量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1页 |
附录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作者简历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