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硅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荧光光谱的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防伪方面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5页
    1.1 硅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第10-14页
        1.1.1 “自上而下”法制备硅纳米颗粒第10-12页
        1.1.2 “自下而上”法制备硅纳米颗粒第12-13页
        1.1.3 前驱体的分解和自组装第13页
        1.1.4 传统合成硅纳米颗粒的方法的优势和缺点第13-14页
    1.2 硅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第14-17页
    1.3 防伪的应用第17-19页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1 立题依据及意义第19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参考文献第20-25页
第二章 用稻壳、甘蔗、小麦秆制备荧光硅纳米颗粒第25-54页
    2.1 前言第25页
    2.2 实验部分第25-29页
        2.2.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5-27页
        2.2.2 实验步骤第27-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48页
    2.4 结论第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第三章 荧光硅纳米颗粒在防伪方面的应用第54-70页
    3.1 前言第54-55页
    3.2 实验部分第55-56页
        3.2.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55页
        3.2.2 实验步骤第55-5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6-66页
        3.3.1 PL表征第56-62页
        3.3.2 FTIR表征第62-64页
        3.3.3 细胞毒性测试第64页
        3.3.4 硅纳米材料的防伪应用第64-66页
    3.4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第四章 溶剂极性对荧光硅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产生的影响第70-84页
    4.1 前言第70-71页
    4.2 实验部分第71-73页
        4.2.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71页
        4.2.2 实验步骤第71-7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3-80页
        4.3.1 PL光谱表征第73-76页
        4.3.2 光稳定性研究第76-77页
        4.3.3 TEM表征第77-80页
    4.4 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6页
    5.1 论文总结第84-85页
    5.2 研究展望第85-86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中部地区马铃薯根系及根际土中AMF群落的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美国玉米自交系宜机收特性鉴定及配合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