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AMF与寄主植物的共生关系 | 第10页 |
1.2 国内外AMF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1.3 AMF的结构及其功能 | 第10-11页 |
1.4 AMF的定殖及其侵染过程的研究 | 第11-12页 |
1.5 AMF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 第12-13页 |
1.6 AMF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及方法 | 第13-14页 |
1.7 马铃薯AMF多样性的研究 | 第14-15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2 内蒙古中部不同地区马铃薯根际以及根内AMF的多样性分析 | 第16-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6-18页 |
2.1.1 马铃薯材料信息 | 第16-17页 |
2.1.2 化学试剂、缓冲液和培养基 | 第17页 |
2.1.3 采集样本的处理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2页 |
2.2.1 实验技术路线 | 第18页 |
2.2.2 马铃薯根系及根际土样本DNA的提取 | 第18-19页 |
2.2.2.1 根际土DNA的提取 | 第18-19页 |
2.2.2.2 根系DNA的提取 | 第19页 |
2.2.3 AMF目的片段Nested-PCR扩增 | 第19-21页 |
2.2.4 AMF基因文库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1-22页 |
2.2.5 数据的处理方法 | 第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33页 |
2.3.1 马铃薯不同采样地点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 | 第22-23页 |
2.3.2 不同地点根际土和根系DNA的提取和检测 | 第23-24页 |
2.3.3 Nested-PCR的结果分析 | 第24页 |
2.3.4 不同地点马铃薯根际和根系AMF基因文库的构建 | 第24-25页 |
2.3.5 AMF基因文库库容量的评价结果 | 第25页 |
2.3.6 不同采集地点根系及根际土样本AMF种群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2.3.7 不同地点根际土和根系样本AMF群落的分布频率 | 第26-28页 |
2.3.8 不同地点根系及根际土样本AMF种群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28-31页 |
2.3.9 不同地点根际土和根系样本多样性指数的分析 | 第31-32页 |
2.3.10 不同地点根际土和根系样本与各理化信息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33-35页 |
3 马铃薯不同发育阶段根系及根际土AMF多样性分析 | 第35-4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3.1.1 不同发育阶段马铃薯材料 | 第35页 |
3.1.2 材料处理 | 第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2.1 不同发育期根系及根际土DNA提取 | 第35页 |
3.2.2 目的片段Nested-PCR扩增 | 第35页 |
3.2.3 基因文库的构建方法 | 第35-36页 |
3.2.4 AMF系统发育树构建及克隆文库评价 | 第36页 |
3.2.5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36-42页 |
3.3.1 基因文库库容量的评价 | 第36-37页 |
3.3.2 马铃薯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和根系样本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37-40页 |
3.3.3 马铃薯不同发育阶段根系及根际土样本AMF种群结构的分析 | 第40页 |
3.3.4 马铃薯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和根系样本AMF群落分布频率比较 | 第40-41页 |
3.3.5 马铃薯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和根系样本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 | 第41-42页 |
3.4 结论及讨论 | 第42-44页 |
4 马铃薯的连作对AMF种群多样性的影响 | 第44-48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4.1.1 连作马铃薯材料 | 第44页 |
4.1.2 DNA提取以及基因文库的构建 | 第44页 |
4.1.3 数据的处理 | 第4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4.2.1 连作地块中马铃薯根际和根系AMF群落基因文库的评价 | 第44-45页 |
4.2.2 连作地块马铃薯根际土和根系样本中AMF的群落分布 | 第45-46页 |
4.2.3 连作对马铃薯根际土和根系样本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47-48页 |
5 不同地区根际土样本中AMF在马铃薯根中的定殖 | 第48-55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5.1.1 AMF诱捕植株种植 | 第48页 |
5.1.2 用于染色处理的试剂 | 第48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5.2.1 染色的方法和步骤 | 第48页 |
5.2.2 染色样本的制片及显微观察 | 第48-49页 |
5.2.3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4页 |
5.3.1 不同地点土样诱捕AMF马铃薯植株生长状况 | 第49-50页 |
5.3.2 用于诱捕实验的马铃薯植株根系AMF菌侵染的观察 | 第50-54页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54-55页 |
6 全文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