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

河南省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实践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目的第12页
    1.4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4.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4.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5页
        1.4.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5-16页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6-17页
        1.5.1 研究方法第16页
        1.5.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6 可能的创新点第17-18页
2 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第18-22页
    2.1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19页
        2.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18页
        2.1.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18-19页
    2.2 农业生态环境理论第19-20页
        2.2.1 农业生态环境的内涵第19页
        2.2.2 农业生态环境的特征第19-20页
    2.3 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理论第20-22页
        2.3.1 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第20页
        2.3.2 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互相影响第20-22页
3 河南省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分析第22-31页
    3.1 农药大剂量滥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第22-23页
    3.2 化肥利用效率低引起多种生态问题第23-25页
    3.3 地膜回收率低造成耕地“白色污染”第25-26页
    3.4 粗放型粮食生产方式导致的农田土壤污染第26-27页
        3.4.1 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第26-27页
        3.4.2 土壤酸化情况第27页
    3.5 粗放型粮食生产方式导致的水资源问题第27-29页
        3.5.1 水资源存量下降第27-28页
        3.5.2 水资源质量下降第28-29页
    3.6 小结第29-31页
4 河南省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分析第31-37页
    4.1 农业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第31-32页
        4.1.1 政府部门在农业生态保护意识上缺乏高度第31-32页
        4.1.2 普通农民对农业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第32页
    4.2 绿色农业科技发展滞后第32-35页
        4.2.1 绿色农业科技受重视程度低,科技目标存在偏差第33页
        4.2.2 绿色农业科技研发队伍人才缺乏第33页
        4.2.3 绿色粮食生产科技研发与市场导向脱节第33-34页
        4.2.4 绿色粮食生产科技推广阻力很大第34-35页
    4.3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第35-36页
        4.3.1 缺乏针对农业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第35页
        4.3.2 联合执法监管力量薄弱第35页
        4.3.3 法律法规惩处目标不明确第35-36页
    4.4 缺乏有效激励补偿措施第36-37页
5 河南省采取的政策措施与取得的初步成效第37-44页
    5.1 近年来采取的政策措施第37-40页
        5.1.1 已经颁布的政策文件第37-38页
        5.1.2 启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第38-39页
        5.1.3 启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第39-40页
        5.1.4 启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动第40页
    5.2 取得的初步成效第40-42页
        5.2.1 各级地方政府逐渐重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第40-41页
        5.2.2 耕地重金属污染情况初步摸清第41页
        5.2.3 农业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第41页
        5.2.4 化肥施用量增速降低,科学施肥能力逐渐提高第41-42页
        5.2.5 农药使用量增速下降,病虫害防控能力逐渐增强第42页
    5.3 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42-43页
    5.4 小结第43-44页
6 大力推进河南省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4-50页
    6.1 加强粮食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第44-45页
        6.1.1 强化政府部门的农业生态保护观念第44页
        6.1.2 普及农民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第44-45页
    6.2 完善绿色粮食生产科技政策第45-47页
        6.2.1 改进绿色农业科技研发目标第45-46页
        6.2.2 完善绿色粮食生产科技推广体系第46页
        6.2.3 搭建“开放、竞争、协作”的绿色粮食生产科技研发平台第46-47页
    6.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47页
        6.3.1 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第47页
        6.3.2 完善执法监管体制第47页
        6.3.3 健全违法处罚机制第47页
    6.4 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管理机制第47-48页
        6.4.1 加强基层农业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建设第48页
        6.4.2 确立粮食生产与生态改善综合决策原则第48页
    6.5 建立有效的激励补偿机制第48-50页
        6.5.1 在农业生态保护行动上给予农民补偿第49页
        6.5.2 在转变粮食生产方式上给予补偿第49-50页
7 结论及展望第50-51页
    7.1 结论第50页
    7.2 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个人简历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B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研究
下一篇:我国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