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室内颗粒物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道路附近颗粒物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环境空气控制标准 | 第13-15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颗粒物概述 | 第17-22页 |
2.1 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 第17页 |
2.2 颗粒物的来源及形成机制 | 第17-19页 |
2.3 颗粒物的危害 | 第19-21页 |
2.3.1 颗粒物对环境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2 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 第20页 |
2.3.3 颗粒物对气候的影响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室内外颗粒浓度分布 | 第22-33页 |
3.1 实验对象及仪器 | 第22-23页 |
3.2 不同天气下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关系 | 第23-27页 |
3.3 室内颗粒物浓度分布 | 第27-30页 |
3.4 加入空气净化器室内颗粒浓度分布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道路附近颗粒及污染物扩散传输 | 第33-44页 |
4.1 实地测量与车流量分析 | 第33-34页 |
4.2 风速和风向 | 第34-35页 |
4.3 颗粒及污染物的扩散传输 | 第35-42页 |
4.3.1 PM_(2.5) 背景浓度和实测浓度 | 第35-39页 |
4.3.2 颗粒的数量浓度变化 | 第39-41页 |
4.3.3 PM_1、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变化 | 第41-42页 |
4.4 道路附近CO、NO_2、NO和SO_2的体积浓度变化 | 第42-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4-4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4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