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本文内容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雷达组网融合系统框架 | 第20-26页 |
2.1 雷达组网系统介绍 | 第20-21页 |
2.2 信息融合技术 | 第21-25页 |
2.2.1 信息融合的原理 | 第21-22页 |
2.2.2 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 | 第22-23页 |
2.2.3 信息融合的体系结构 | 第23-25页 |
2.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雷达组网航迹关联方法研究 | 第26-46页 |
3.1 航迹关联方法概述 | 第26-27页 |
3.2 航迹关联主要步骤 | 第27-32页 |
3.2.1 数据上传 | 第27页 |
3.2.2 坐标转换 | 第27-28页 |
3.2.3 时间配准 | 第28-31页 |
3.2.4 数据求精 | 第31-32页 |
3.3 航迹关联的数学模型 | 第32-35页 |
3.3.1 状态方程 | 第32页 |
3.3.2 状态估计原理 | 第32-33页 |
3.3.3 关联问题的数学描述 | 第33-35页 |
3.4 几种关联算法 | 第35-40页 |
3.4.1 加权航迹关联算法 | 第35-36页 |
3.4.2 统计双门限航迹关联算法 | 第36页 |
3.4.3 最近邻域航迹关联算法 | 第36页 |
3.4.4 基于速度信息的双门限航迹关联算法 | 第36-38页 |
3.4.5 典型情况下的航迹关联 | 第38-40页 |
3.5 航迹关联质量与多义性研究 | 第40-41页 |
3.6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1-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雷达组网航迹融合方法研究 | 第46-58页 |
4.1 航迹融合方法简介 | 第46-47页 |
4.2 航迹融合结构 | 第47-49页 |
4.2.1 局部航迹与局部航迹融合 | 第47页 |
4.2.2 局部航迹与系统航迹融合 | 第47-48页 |
4.2.3 航迹融合中的估计误差 | 第48-49页 |
4.3 典型的融合算法 | 第49-50页 |
4.3.1 简单凸组合融合算法 | 第49-50页 |
4.3.2 Bar-Shalom-CamPo航迹融合算法 | 第50页 |
4.4 加权平均融合算法 | 第50-53页 |
4.4.1 加权平均融合算法模型 | 第51页 |
4.4.2 静态权值分配方法 | 第51-52页 |
4.4.3 动态权值分配方法 | 第52-53页 |
4.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3-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雷达组网航迹融合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58-72页 |
5.1 雷达组网仿真系统设计 | 第58-61页 |
5.1.1 系统构成及工作流程 | 第58-59页 |
5.1.2 系统接口设计 | 第59-61页 |
5.2 航迹融合仿真平台模块设计 | 第61-63页 |
5.2.1 平台的实现流程 | 第61-62页 |
5.2.2 平台的功能模块 | 第62页 |
5.2.3 类图设计 | 第62-63页 |
5.3 航迹融合仿真平台详细设计 | 第63-68页 |
5.3.1 数据通信模块 | 第63-64页 |
5.3.2 关联和融合算法处理模块 | 第64-66页 |
5.3.3 航迹融合平台界面设计 | 第66-68页 |
5.4 航迹融合仿真平台的实现 | 第68-70页 |
5.4.1 初始设置 | 第68页 |
5.4.2 实现过程及效果图显示 | 第68-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总结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