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论文

面向不确定性的绍兴滨海工业区用地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概述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静态的规划蓝图与动态的城市建设存在较大偏差第12-13页
        1.1.2 国内城市普遍缺乏针对发展不确定性的规划评价第13-14页
        1.1.3 建立动态的规划评价修编程序刻不容缓第14页
    1.2 相关概念与研究内容第14-16页
        1.2.1 相关概念第14-15页
        1.2.2 研究内容第15页
        1.2.3 研究目标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2 国内外规划实施评价进展第18-25页
    2.1 国外规划实施评价进展第18-20页
        2.1.1 国外规划实施评价的理论第18-19页
        2.1.2 国外规划实施评价的方法第19-20页
        2.1.3 国外规划实施评价的实践第20页
    2.2 国内规划实施评价进展第20-23页
        2.2.1 国内规划实施评价的理论第20-21页
        2.2.2 国内规划实施评价的方法第21-22页
        2.2.3 国内规划实施评价的实践第22-23页
    2.3 规划评价的客观要求和意义第23-25页
        2.3.1 规划评价的客观要求第23-24页
        2.3.2 规划评价的意义第24-25页
3 工业区总体规划背景第25-33页
    3.1 工业区概况第25-27页
        3.1.1 工业区历史第25页
        3.1.2 经济社会第25-27页
        3.1.3 地位作用第27页
    3.2 原总体规划概况第27-32页
        3.2.1 规划编制情况第27-29页
        3.2.2 用地规划情况第29-32页
    3.3 总体目标实施情况第32-33页
        3.3.1 人口目标第32页
        3.3.2 经济目标第32页
        3.3.3 环境目标第32-33页
4 工业区用地实施评价第33-43页
    4.1 空间结构第33-34页
        4.1.1 原空间结构第33页
        4.1.2 空间结构比较第33-34页
    4.2 用地总量实施评价第34-38页
        4.2.1 用地总量演变第34-35页
        4.2.2 用地布局演变第35-37页
        4.2.3 用地实施比较第37-38页
    4.3 用地结构与效率第38-42页
        4.3.1 用地结构第38-40页
        4.3.2 用地效率第40-42页
    4.4 小结第42-43页
5 规划实施机理分析第43-48页
    5.1 城市规划的不确定性第43-45页
        5.1.1 外部客观因素转变的不确定性第43-44页
        5.1.2 规划偏差的不确定性分析第44-45页
    5.2 规划实施偏差的原因分析第45-46页
        5.2.1 开发建设时序与土地利用规划不一致第45-46页
        5.2.2 生活和生产性服务设施配套滞后第46页
    5.3 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第46-48页
        5.3.1 公众参与停留于形式第46-47页
        5.3.2 城市规划执法人员能力需提升第47-48页
6 发展不确定下用地规划调整策略第48-54页
    6.1 居住用地调整第48-49页
        6.1.1 现状居住用地评价第48-49页
        6.1.2 发展不确定情况下规划策略第49页
    6.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调整第49-50页
        6.2.1 现状用地评价第49页
        6.2.2 发展不确定情况下规划策略第49-50页
    6.3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调整第50页
        6.3.1 现状用地评价第50页
        6.3.2 发展不确定情况下规划策略第50页
    6.4 工业用地调整第50-52页
        6.4.1 现状用地评价第50-51页
        6.4.2 发展不确定情况下布局策略第51-52页
    6.5 物流仓储用地调整第52页
        6.5.1 现状用地评价第52页
        6.5.2 发展不确定情况下规划策略第52页
    6.6 村庄建设用地调整第52-53页
        6.6.1 现状用地评价第52页
        6.6.2 发展不确定情况下布局策略第52-53页
    6.7 小结第53-54页
7 修编规划建议与结语第54-57页
    7.1 突出生态低碳导向第54页
        7.1.1 突出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第54页
        7.1.2 强化污染治理、完善生态基础设施第54页
    7.2 突出产城融合导向第54-55页
    7.3 突出公共服务导向第55页
        7.3.1 逐步控制厂内居住方式第55页
        7.3.2 构建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第55页
        7.3.3 突出公交优先,设置快速公交走廊第55页
    7.4 突出集约节约导向第55页
        7.4.1 全域布局,分期实施第55页
        7.4.2 保护景观资源,构筑中央廊道第55页
        7.4.3 引导工业高开发强度准入,人居区适度混合布局第55页
    7.5 突出疏密有序导向第55-56页
    7.6 小结第56-57页
8 结论第57-60页
附表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个人简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AMBI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低温下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股线临界电流及机械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