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页 |
(一)国际背景 | 第12页 |
(二)国内背景 | 第12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 第17-37页 |
一、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及影视文化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5页 |
(一)价值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价值观内涵及其特征 | 第18页 |
(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层次 | 第18-19页 |
(四)影视文化的含义、构成、特征、功能 | 第19-25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 第25-30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 | 第25-26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 第26-30页 |
三、影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 第30-33页 |
(一)影视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 第30-32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影视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南 | 第32-33页 |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影视文化的必要性及意义 | 第33-37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影视文化的必要性 | 第33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影视文化的意义 | 第33-37页 |
第二章 当前我国影视文化的主要成就、突出问题及其原因 | 第37-47页 |
一、当前我国影视文化的主要成就 | 第37-38页 |
二、当前我国影视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38-42页 |
(一)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 | 第38-39页 |
(二)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 | 第39页 |
(三)低俗化、媚俗化 | 第39-40页 |
(四)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 | 第40-41页 |
(五)娱乐至上、缺乏正能量的聚集与传播 | 第41-42页 |
三、我国当前影视文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2-47页 |
(一)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 第42-43页 |
(二)对本土文化价值标准缺少足够的自信 | 第43页 |
(三)文艺工作者对文化发展缺乏主动承担的责任意识 | 第43-44页 |
(四)对以创新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缺乏继承 | 第44页 |
(五)票房和收视率的评价体系导向 | 第44-45页 |
(六)制作成本高 | 第45-47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影视文化的基本路径 | 第47-56页 |
一、始终不渝坚持文艺工作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 第47页 |
二、培养大批理想信念坚定、业务水平精湛的文艺工作者队伍 | 第47-49页 |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 第49页 |
四、坚持用中国话语体系讲中国故事 | 第49-51页 |
五、借鉴国外在影视作品中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经验 | 第51-53页 |
(一)美国影视作品渗透核心价值观的经验 | 第51-52页 |
(二)韩国影视作品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经验 | 第52-53页 |
六、构建“以义为先、义利统一”的影视作品评价体系 | 第53-54页 |
七、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国影视文化的有效经验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