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论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音乐艺术时代风格的基本内涵及历史传统第11-14页
   ·音乐艺术的时代风格第11-13页
     ·风格第11-12页
     ·音乐艺术风格第12页
     ·音乐艺术的时代风格第12-13页
   ·历史传统第13-14页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风格的时代变迁第14-30页
   ·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新音乐启蒙阶段的时代风格第14-15页
   ·"五四"精神影响下的新音乐继续发展时期的时代风格第15-17页
   ·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中心的新音乐成熟时期的时代风格第17-19页
   ·建国后17年的蓬勃发展时期的时代风格第19-23页
     ·1949-1956年的音乐发展第20页
     ·1957年至"文革"前夕在曲折中前进的音乐历程第20-23页
   ·"文革"十年特殊时期的时代风格第23-27页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和腾飞时期的时代风格第27-30页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审美理想第30-44页
   ·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新音乐启蒙阶段的审美理想第30-32页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沈心工第30-31页
     ·学堂乐歌时期的音乐教育家和活动家——曾志忞第31页
     ·中国近代音乐、美术和话剧艺术的先驱者——李叔同第31-32页
   ·"五四"精神影响下的新音乐继续发展时期的审美理想第32-34页
     ·"五四"新音乐文化的开创者——萧友梅第32-33页
     ·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黎锦晖第33-34页
     ·"五四"时期重要的作曲家、语言学家——赵元任第34页
   ·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中心的新音乐成熟时期的审美理想第34-37页
     ·以黄自为代表的音乐院校师生的音乐活动第35页
     ·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音乐组织及抗日歌咏运动第35-36页
     ·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及根据地的音乐运动第36-37页
   ·建国后17年的蓬勃发展时期的审美理想第37-38页
     ·1949年-1956年的歌曲创作第37-38页
     ·1957年至"文革"前夕的歌曲创作第38页
   ·"文革"十年特殊时期的审美理想第38-41页
     ·"颂神"歌曲和语录歌第38-39页
     ·红卫兵造反歌曲第39页
     ·《战地新歌》第39-40页
     ·知青歌曲第40-41页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和腾飞时期的审美理想第41-44页
     ·传统歌曲的发展第41-42页
     ·流行通俗歌曲的发展第42-44页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审美受众第44-52页
   ·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新音乐启蒙阶段的审美受众第44-45页
   ·"五四"精神影响下的新音乐继续发展时期的审美受众第45-46页
   ·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中心的新音乐成熟时期的审美受众第46-47页
   ·建国后17年的蓬勃发展时期的审美受众第47-48页
   ·"文革"十年特殊时期的审美受众第48-49页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和腾飞时期的审美受众第49-52页
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时代风格的嬗变因素第52-56页
   ·历史传统是声乐艺术时代风格嬗变的决定性因素第52-53页
   ·社会变迁是声乐艺术时代风格嬗变的导向性因素第53页
   ·审美理想促成了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第53-54页
   ·审美受众成就了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银幕英雄形象的中西对比与演变--以吴宇森英雄电影为例
下一篇:音乐调式稳定性期待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