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糟的综合利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香菇菌糟简介 | 第10-11页 |
1.2 抗氧化性 | 第11页 |
1.3 纤维素酶 | 第11-12页 |
1.4 发酵饲料 | 第12-13页 |
1.5 固体发酵 | 第13-14页 |
1.6 混合发酵 | 第14-15页 |
1.7 发酵菌种 | 第15-16页 |
1.7.1 里氏木霉 | 第15-16页 |
1.7.2 黑曲霉 | 第16页 |
1.7.3 酿酒酵母 | 第16页 |
1.8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2章 香菇菌糟主要成分分析 | 第18-2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18-20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2.2.2 试剂和仪器 | 第18-19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0-21页 |
2.3.1 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20-21页 |
2.3.2 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21页 |
2.4 结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香菇菌糟提取物抗氧化性能研究 | 第22-30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22-25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3.2.2 试剂及仪器 | 第22-23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3.2.4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5-29页 |
3.3.1 提取率及总酚含量 | 第25-26页 |
3.3.2 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26-27页 |
3.3.3 总还原能力 | 第27页 |
3.3.4 总抗氧化能力 | 第27-28页 |
3.3.5 提取物H_2O_2清除能力 | 第28-29页 |
3.4 结论 | 第29-30页 |
第4章 以香菇菌糟为原料固态发酵生产饲用纤维素酶 | 第30-43页 |
4.1 引言 | 第30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30-33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4.2.2 试剂和仪器 | 第31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4.2.4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2页 |
4.3.1 单因素试验 | 第33-39页 |
4.3.2 响应面实验 | 第39-42页 |
4.4 结论 | 第42-43页 |
第5章 香菇菌糟发酵饲料的研制 | 第43-52页 |
5.1 引言 | 第43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43-46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5.2.2 试剂和仪器 | 第43-44页 |
5.2.3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5.2.4 实验数据测定及处理 | 第4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5.3.1 发酵培养基组成的确定 | 第46-47页 |
5.3.2 单因素试验 | 第47-50页 |
5.3.3 正交试验 | 第50-51页 |
5.3.4 酿酒酵母二次发酵 | 第51页 |
5.4 结论 | 第51-52页 |
第6章 以香菇菌糟为主要原料固态发酵生产饲料 | 第52-63页 |
6.1 引言 | 第52页 |
6.2 材料和方法 | 第52-54页 |
6.2.1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6.2.2 试剂和仪器 | 第53页 |
6.2.3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6.2.4 实验数据测定及处理 | 第5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6.3.1 单因素试验 | 第54-60页 |
6.3.2 正交试验 | 第60-62页 |
6.3.3 优化条件下粗蛋白及粗纤维含量 | 第62页 |
6.4 结论 | 第62-6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7.1 结论 | 第63-64页 |
7.1.1 香菇菌糟成分分析 | 第63页 |
7.1.2 香菇菌糟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 | 第63页 |
7.1.3 香菇菌糟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 第63页 |
7.1.4 香菇菌糟发酵饲料的研制 | 第63页 |
7.1.5 以香菇菌糟为主要原料发酵生产饲料 | 第63-64页 |
7.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