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抗旱性研究和核心种质的构建
符号说明 | 第3-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引言 | 第9-17页 |
1.1 植物干旱胁迫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1.1.1 植物干旱胁迫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1.2 植物耐旱生理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3 柳属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 植物遗传多样性与核心种质构建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2 植物核心种质构建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17-28页 |
2.1 柳树无性系抗旱性研究 | 第17-20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1.2 试验地概况 | 第17页 |
2.1.3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2.2 柳树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20-28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0-24页 |
2.2.2 试验地概况 | 第24-25页 |
2.2.3 试验方法 | 第25-28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28-58页 |
3.1 柳树无性系的抗旱性 | 第28-36页 |
3.1.1 土壤含水量 | 第28-29页 |
3.1.2 细胞膜透性 | 第29-30页 |
3.1.3 丙二醛(MDA)含量 | 第30页 |
3.1.4 脯氨酸(Pro)含量 | 第30-32页 |
3.1.5 可溶性糖含量 | 第32-33页 |
3.1.6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第33页 |
3.1.7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第33-34页 |
3.1.8 4个柳树无性系抗旱性综合评价 | 第34-36页 |
3.2 柳树的遗传多样性 | 第36-51页 |
3.2.1 柳树DNA的提取和检测 | 第36页 |
3.2.2 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36-38页 |
3.2.3 柳树的多态性分析 | 第38-39页 |
3.2.4 柳树的特异性条带分析 | 第39-44页 |
3.2.5 柳树单株的分子检索表 | 第44-49页 |
3.2.6 柳树的遗传关系分析 | 第49-51页 |
3.3 柳树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51-56页 |
3.3.1 各候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51-53页 |
3.3.2 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 第53页 |
3.3.3 核心种质与保留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 第53-54页 |
3.3.4 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4-55页 |
3.3.5 核心种质的遗传关系分析 | 第55-56页 |
3.4 核心种质的主成分分析 | 第56-58页 |
4.讨论 | 第58-61页 |
4.1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适应性 | 第58页 |
4.2 柳树遗传多样性 | 第58-59页 |
4.3 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59-61页 |
5.结论 | 第61-63页 |
5.1 柳树无性系抗旱性 | 第61页 |
5.2 柳树单株的遗传多样性 | 第61页 |
5.3 柳树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