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铃花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 符号说明 | 第3-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1 引言 | 第11-17页 |
| 1.1 玉铃花概况 | 第11页 |
| 1.2 玉铃花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 1.2.1 种质分类、繁育及保护研究 | 第11-12页 |
| 1.2.2 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 | 第12页 |
| 1.3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2-16页 |
| 1.3.1 生物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 | 第12-14页 |
| 1.3.2 AFL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第14-16页 |
| 1.4 核心种质及其构建方法 | 第16页 |
| 1.5 DNA指纹图谱技术 | 第16-17页 |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4页 |
| 2.1 采样地概况 | 第17-18页 |
| 2.2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 2.2.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 2.3 主要的试剂与仪器 | 第19-20页 |
| 2.3.1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19-20页 |
| 2.3.2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 2.4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 2.4.1 DNA的提取 | 第20-21页 |
| 2.4.2 AFLP体系的建立 | 第21-23页 |
| 2.4.2.1 酶切与连接 | 第21页 |
| 2.4.2.2 预扩增 | 第21-22页 |
| 2.4.2.3 选择性扩增 | 第22-23页 |
| 2.4.2.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3页 |
| 2.5 数据的提取及分析 | 第23-24页 |
| 2.5.1 数据的提取 | 第23-24页 |
| 2.5.2 数据的分析 | 第24页 |
| 2.5.2.1 多样性分析 | 第24页 |
| 2.5.2.2 核心种质的筛选、构建与评价 | 第2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6页 |
| 3.1 玉铃花DNA检测及AFLP反应体系优化 | 第24-26页 |
| 3.1.1 玉铃花DNA提取及检测 | 第24-25页 |
| 3.1.2 玉铃花基因组的酶切及人工接头的连接 | 第25页 |
| 3.1.3 预扩增反应体系 | 第25-26页 |
| 3.1.4 选择性扩增体系的建立 | 第26页 |
| 3.2 玉铃花单株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6-36页 |
| 3.2.1 玉铃花的多态性分析 | 第26-27页 |
| 3.2.2 玉铃花单株的特异性条带 | 第27-30页 |
| 3.2.3 玉铃花单株的分子检索表 | 第30-34页 |
| 3.2.4 玉铃花单株的遗传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 | 第34-36页 |
| 3.3 玉铃花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36-40页 |
| 3.3.1 玉铃花不同种群的多态性分析 | 第36-37页 |
| 3.3.2 玉铃花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 第37-38页 |
| 3.3.3 玉铃花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 | 第38-39页 |
| 3.3.4 玉铃花种群的聚类分析 | 第39-40页 |
| 3.4 玉铃花核心种质的构建与评价 | 第40-46页 |
| 3.4.1 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40-43页 |
| 3.4.2 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 第43页 |
| 3.4.3 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分析 | 第43-45页 |
| 3.4.4 核心种质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 第45-46页 |
| 4 讨论 | 第46-49页 |
| 4.1 玉铃花种质遗传多样性 | 第46-47页 |
| 4.2 玉铃花种质遗传关系 | 第47页 |
| 4.3 玉铃花种质遗传结构分析 | 第47-48页 |
| 4.4 玉铃花核心种质的构建与指纹图谱 | 第48页 |
| 4.5 玉铃花种质保护策略分析 | 第48-49页 |
| 5 结论 | 第49-51页 |
| 5.1 玉铃花遗传多样性 | 第49页 |
| 5.2 玉铃花遗传关系 | 第49-50页 |
| 5.3 玉铃花遗传结构 | 第50页 |
| 5.4 玉铃花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