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 第11-14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1.2.3 研究的框架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4-27页 |
2.1 混合所有制的概念 | 第14-16页 |
2.2 公司治理理论的演进 | 第16-18页 |
2.2.1 古典经济学的公司治理理论 | 第16页 |
2.2.2 制度学派的公司治理理论 | 第16-17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页 |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7页 |
2.2.5 现代管家理论 | 第17-18页 |
2.3 公司治理的概念、内容和模式 | 第18-22页 |
2.3.1 公司治理的概念 | 第18-20页 |
2.3.2 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和模式 | 第20-22页 |
2.4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4.1 国有企业的内涵 | 第22-23页 |
2.4.2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理论 | 第23-25页 |
2.5 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2页 |
3.1 股东间的利益冲突 | 第27-29页 |
3.1.1 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的经营目标冲突 | 第27-28页 |
3.1.2 控股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 第28-29页 |
3.1.3 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新旧治理体制的冲突 | 第29页 |
3.2 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 | 第29-30页 |
3.2.1 内部人控制现象频发 | 第29-30页 |
3.2.2 职业经理人团队不稳定 | 第30页 |
3.3 股东与员工的利益冲突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以中联重科为例 | 第32-41页 |
4.1 中联重科概述 | 第32页 |
4.2 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实践 | 第32-33页 |
4.3 中联重科治理问题 | 第33-35页 |
4.3.1 财务数据涉嫌造假 | 第34页 |
4.3.2 经理人持股高位套现 | 第34页 |
4.3.3 管理层收购旗下子公司 | 第34-35页 |
4.4 中联重科公司治理机制和效率分析 | 第35-41页 |
4.4.1 多元化的股权结构避免股东争利 | 第35-38页 |
4.4.2 有效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设置维护相关者利益 | 第38-39页 |
4.4.3 合理的薪酬制度维持高管团队稳定 | 第39页 |
4.4.4 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助化解公关危机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41-48页 |
5.1 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 | 第41-43页 |
5.1.1 促进股权结构向多元化股东制衡转变 | 第41-42页 |
5.1.2 健全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42-43页 |
5.1.3 理顺新旧体制的关系 | 第43页 |
5.2 构建职业经理人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43-46页 |
5.2.1 建立年薪和股票期权相结合的激励制度 | 第43-44页 |
5.2.2 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 | 第44-45页 |
5.2.3 构建对企业经理人的约束机制 | 第45-46页 |
5.3 探索和规范职工持股制度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6.2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