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6701客车仪表板人机工程设计改进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1 人机工程学简介 | 第11页 |
1.2.2 国外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3 国内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 第12页 |
1.3 仪表板的简介 | 第12-14页 |
1.3.1 仪表板定义和功能 | 第12页 |
1.3.2 仪表板系统构成 | 第12-14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仪表板设计环境数据 | 第16-22页 |
2.1 人体静态尺寸 | 第16-17页 |
2.2 人体动态尺寸 | 第17-18页 |
2.3 人体模型的确定 | 第18-19页 |
2.4 眼椭圆 | 第19-21页 |
2.4.1 眼椭圆定义 | 第19-20页 |
2.4.2 眼椭圆画法 | 第20-21页 |
2.5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 | 第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仪表板人机工程设计及改进 | 第22-52页 |
3.1 人机工程设计以及改进流程 | 第22-23页 |
3.2 仪表板空间设计改进 | 第23-27页 |
3.2.1 加速踏板边界设计 | 第23-24页 |
3.2.2 司机腿部空间校核 | 第24-26页 |
3.2.3 方向盘操作空间设计及校核 | 第26-27页 |
3.3 伸及性设计及改进 | 第27-33页 |
3.3.1 常用电器开关布置排序 | 第27-29页 |
3.3.2 开关伸及性设计以及改进 | 第29-31页 |
3.3.3 换挡与制动设计以及改进 | 第31-33页 |
3.4 视野设计及改进 | 第33-40页 |
3.4.1 前方视野设计改进 | 第33-34页 |
3.4.2 组合仪表视野设计以及改进 | 第34-40页 |
3.5 仪表板出风口设计及改进 | 第40-43页 |
3.6 仪表板储物空间设计及改进研究 | 第43-50页 |
3.6.1 储物空间介绍 | 第43-44页 |
3.6.2 储物空间得分R | 第44-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仪表板人机工程验证评价 | 第52-60页 |
4.1 仪表板人机工程验证评价方法 | 第52页 |
4.2 仪表板1:1模型验证评价 | 第52-53页 |
4.3 仪表板实车验证评价 | 第53-57页 |
4.3.1 仪表板出风口布置验证 | 第53-55页 |
4.3.2 手刹操作空间实车验证 | 第55-56页 |
4.3.3 脚部空间实车验证 | 第56页 |
4.3.4 触及性、操作便利性主观验证 | 第56-57页 |
4.4 应用模糊数学进行评价 | 第57-59页 |
4.4.1 层级分类 | 第57页 |
4.4.2 权重系数 | 第57-58页 |
4.4.3 评价系统创建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