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铁路通过能力、运送能力论文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结构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第21-22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2-25页
        1.3.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技术路线第23-25页
    1.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2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结构及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6-36页
    2.1 列车开行结构的定义第26页
    2.2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特点第26-28页
    2.3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8-33页
        2.3.1 基础设施相关第28-29页
        2.3.2 运输组织相关第29-33页
    2.4 区间通过能力影响因素与列车开行结构的关系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3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模型构建第36-50页
    3.1 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及选择第36-37页
    3.2 基本假设第37-38页
    3.3 参变量说明第38-39页
    3.4 目标函数第39-41页
    3.5 约束条件第41-46页
    3.6 基于列车运行图编制的能力占用模型第46-47页
    3.7 本章小结第47-50页
4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模型求解算法设计第50-64页
    4.1 求解思路第50-51页
    4.2 预处理阶段第51-53页
        4.2.1 求解规模的确定第51页
        4.2.2 发车时间域的确定第51-53页
    4.3 模型求解第53-62页
        4.3.1 基于最佳估计搜索的分支定界法第53-55页
        4.3.2 算法实现第55-57页
        4.3.3 分段滚动铺画策略第57-62页
        4.3.4 列车运行图可视化及指标输出第62页
    4.4 算法流程图第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5 应用案例第64-90页
    5.1 线路选取及数据准备第64-67页
        5.1.1 京沪高速铁路概况第64-65页
        5.1.2 基本参数第65-66页
        5.1.3 列车开行方案数据第66-67页
    5.2 场景设置第67-73页
        5.2.1 现有列车开行结构分析第67-73页
        5.2.2 案例场景第73页
    5.3 求解过程第73-78页
        5.3.1 参数设置第73-74页
        5.3.2 规模确定第74页
        5.3.3 求解结果第74-78页
    5.4 结果分析第78-88页
        5.4.1 方法有效性分析第78-81页
        5.4.2 列车开行结构的影响分析第81-87页
        5.4.3 列车开行结构的优化建议第87-88页
    5.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0-94页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第90-91页
    6.2 研究展望第91-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附录第98-106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6-11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热冲压成形的车身抗撞构件材料性能梯度分布研究
下一篇: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器标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