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争光小说的喜剧性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 第10页 |
二、美学范畴中的喜剧性 | 第10-12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四、主要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杨争光小说喜剧性的生成与发展 | 第17-27页 |
一、杨争光小说喜剧性生成的地域文化原因 | 第17-20页 |
二、特定的时代生活对杨争光小说喜剧性创作的影响 | 第20-23页 |
三、由个体记忆到乡村编年史的喜剧性书写 | 第23-27页 |
第二章 杨争光小说创作的内在喜剧性 | 第27-37页 |
一、历史语境中的喜剧性 | 第27-31页 |
二、乡村生存的荒诞性 | 第31-34页 |
三、漫画式人物形象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杨争光小说喜剧性的艺术表现 | 第37-48页 |
一、原生态语言的喜剧效果 | 第38-42页 |
二、拆解重构中的喜剧性表达 | 第42-45页 |
三、悲喜互渗的幽默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杨争光小说喜剧性的美学品质 | 第48-55页 |
一、喜剧传统的接续和弘扬 | 第48-51页 |
二、现代喜剧的个性化追求 | 第51-53页 |
三、喜剧外表下的悲悯情怀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6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