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理论论文--金融市场论文--证券市场论文

分工细化、共同代理及其影响下的串谋问题--在金融市场上的应用

摘要第12-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第一章 导论第19-27页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19-22页
    1.2 逻辑主线和基本框架第22-25页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25页
    1.4 创新点和小足第25-2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7-48页
    2.1 分工、共同代理的概念描述第27-28页
        2.1.1 分工第27页
        2.1.2 共同代理第27-28页
    2.2 分工理论的研究综述第28-31页
        2.2.1 柏拉图关于劳动分工的猜想第28-29页
        2.2.2 亚当·斯密对分工理论的研究贡献第29-30页
        2.2.3 马克思揭示的分工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30页
        2.2.4 杨格定理对分工理论的推进第30-31页
        2.2.5 新兴古典经济学对分工理论的研究贡献第31页
    2.3 共同代理理论的研究综述第31-45页
        2.3.1 研究动态第32-42页
        2.3.2 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第42-45页
    2.4 本文研究的侧重点与已有研究的不同之处第45-48页
        2.4.1 本研究与已有共同代理理论的不同之处第45-46页
        2.4.2 将共同代理与分工理论相结合第46-48页
第三章 分工细化、共同代理和串谋的界定及关系分析第48-59页
    3.1 《潜伏》和一个金融市场上的案例第48-50页
        3.1.1 《潜伏》第48-49页
        3.1.2 金融市场上的一个案例---物流金融服务第49-50页
    3.2 分工细化的界定第50-52页
        3.2.1 亚当斯密对劳动分工的定义第50-51页
        3.2.2 横向分工细化和纵向分工细化的界定第51-52页
    3.3 共同代理的界定第52-54页
        3.3.1 共同代理理论中界定的共同代理第52-53页
        3.3.2 本文界定的共同代理第53-54页
    3.4 串谋的界定第54-55页
        3.4.1 卡特尔(Cartel)第54页
        3.4.2 合作博弈中的"联盟(coalition)"第54-55页
        3.4.3 本文界定的串谋第55页
    3.5 分工细化的一个结果:委托代理关系出现第55-57页
        3.5.1 纵向分工细化下的委托代理关系第55-56页
        3.5.2 纵向分工细化下的共同代理关系第56-57页
    3.6 身份隐蔽的共同代理下串谋的出现第57-59页
        3.6.1 串谋发生的必要条件第57-58页
        3.6.2 串谋对均衡结果的影响第58-59页
第四章 存在身份信息不对称的共同代理框架下的串谋问题第59-91页
    4.1 身份信息不对称的界定第59-62页
        4.1.1 共同代理理论中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研究综述第59-61页
        4.1.2 本文研究的身份信息不对称第61-62页
    4.2 存在身份信息不对称的一个博弈互动模型第62-71页
        4.2.1 初始身份信息状态及行动集假设第63-64页
        4.2.2 最终信息状态结果的统计第64-65页
        4.2.3 博弈描述及博弈结果分析第65-70页
        4.2.4 本节结论第70-71页
    4.3 存在身份信息不对称的"古诺模型"第71-76页
        4.3.1 模型假设及博弈描述第72页
        4.3.2 均衡结果分析第72-76页
    4.4 企业代理方式的选择:共同代理还是独立代理第76-89页
        4.4.1 研究背景第76-77页
        4.4.2 市场结构与企业代理方式选择的关系第77-78页
        4.4.3 构建模型分析第78-88页
        4.4.4 本节结论第88-89页
    4.5 本章小结第89-91页
        4.5.1 本章的研究目的第89页
        4.5.2 本章的研究内容第89页
        4.5.3 本章的研究结论第89-91页
第五章 分工细化下的串谋问题第91-109页
    5.1 分工细化下串谋发生的机制第91-92页
    5.2 运用分工细化下串谋发生的机制研究的问题第92-94页
        5.2.1 "囚徒困境"及非合作博弈扩展第92-93页
        5.2.2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第93-94页
    5.3 存在分工细化的"鹰鸽博弈"和"古诺模型"第94-100页
        5.3.1 存在分工细化的"鹰鸽博弈"第94-97页
        5.3.2 存在分工细化的"古诺模型"第97-100页
    5.4 存在分工细化的一般化非合作博弈模型分析第100-105页
        5.4.1 基本假设第100-102页
        5.4.2 均衡结果分析第102-105页
    5.5 存在分工细化的"柠檬市场"和"公司治理模型"第105-107页
        5.5.1 存在分工细化的"柠檬市场"(The Market for Lemons)第105-106页
        5.5.2 存在分工细化的"公司治理模型"第106-107页
    5.6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5.6.1 本章的研究目的第107页
        5.6.2 本章的研究内容第107页
        5.6.3 本章的研究结论第107-109页
第六章 理论成果在金融市场上的应用第109-116页
    6.1 分工细化、共同代理及其影响下的串谋与金融市场的公平性第109-111页
        6.1.1 串谋的发生对金融市场公平性的影响第109-110页
        6.1.2 从串谋的角度保障金融市场公平性的措施第110-111页
    6.2 分工细化、共同代理及其影响下的串谋与金融市场的效率第111-112页
        6.2.1 串谋对金融市场效率的影响第111-112页
        6.2.2 从串谋的角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措施第112页
    6.3 在商业和金融领域的具体案例第112-116页
        6.3.1 商业领域中"身份隐蔽"的共同代理人第112-114页
        6.3.2 金融领域中"身份隐蔽"的共同代理人第114-116页
第七章 结论与思考第116-120页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第116-118页
        7.1.1 存在身份信息不对称的共同代理框架下串谋对均衡结果的影响第116页
        7.1.2 分工细化下串谋对市场效率的影响的结论第116-117页
        7.1.3 理论在金融市场上的应用第117-118页
    7.2 研究结论的思考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33-13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Water Rights System and Its Implications:Evidence from Rural Farmers,Faisalabad,Pakistan
下一篇:One Belt and One Road:An Emerging Transcontinental Trade Hea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