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序言 | 第11-1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一章 轻型抒情女高音概述及代表作品 | 第14-19页 |
1.1 女高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4页 |
1.2 轻型抒情女高音产生的缘由 | 第14-16页 |
1.3 各时期代表作品 | 第16-19页 |
1.3.1 巴洛克时期 | 第16页 |
1.3.2 古典主义时期 | 第16-17页 |
1.3.4 浪漫主义时期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轻型抒情高音在歌剧作品中的地位及艺术特征 | 第19-40页 |
2.1 音色特点 | 第19-25页 |
2.2 音区范围 | 第25-28页 |
2.3 旋律样式 | 第28-34页 |
2.3.1 递进式旋律 | 第28-30页 |
2.3.2 华彩式旋律 | 第30-33页 |
2.3.3 半音式旋律 | 第33-34页 |
2.4 节奏特征 | 第34-38页 |
2.5 人物角色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掌握轻型抒情女高音演唱技巧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 第40-51页 |
3.1 演唱声部的确定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 第40-43页 |
3.1.1 声音过渡 | 第40-42页 |
3.1.2 音色定位 | 第42-43页 |
3.2 技巧训练 | 第43-47页 |
3.2.1 乐句的训练 | 第43-44页 |
3.2.2 气息的训练 | 第44-47页 |
3.3 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 第47-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