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5页 |
ABSTRACT | 第15-2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22-3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2-2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22-2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6-29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29-3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31-3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33-3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34-35页 |
第2章 文献述评 | 第35-60页 |
2.1 非效率投资及其动因 | 第35-42页 |
2.1.1 投资与非效率投资的界定 | 第35-36页 |
2.1.2 非效率投资的测量 | 第36-38页 |
2.1.3 非效率投资的动因 | 第38-42页 |
2.2 高管权力及其效应研究 | 第42-50页 |
2.2.1 高管与高管权力界定 | 第42-44页 |
2.2.2 高管权力的衡量 | 第44-48页 |
2.2.3 高管权力的经济后果 | 第48-50页 |
2.3 内部控制及其治理效应研究 | 第50-54页 |
2.3.1 内部控制的度量 | 第50-52页 |
2.3.2 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 | 第52-54页 |
2.4 制度环境与企业投资效率 | 第54-60页 |
2.4.1 制度与制度环境 | 第54-55页 |
2.4.2 制度环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 第55-60页 |
第3章 理论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60-88页 |
3.1 高管权力下的企业投资行为 | 第60-75页 |
3.1.1 不完全契约理论:剩余控制权是高管权力产生的根源 | 第60-61页 |
3.1.2 基于多视角的高管权力 | 第61-66页 |
3.1.3 基于人性假设的高管行为驱动分析 | 第66-69页 |
3.1.4 基于人性假设的高管投资行为 | 第69-71页 |
3.1.5 高管权力、角色定位与行为选择 | 第71-73页 |
3.1.6 高管权力与投资效率逻辑模型 | 第73-75页 |
3.2 内部控制的治理机制分析 | 第75-80页 |
3.2.1 内部控制的本质:不完全契约的实现和再谈判机制 | 第75-76页 |
3.2.2 内部控制的要素及其治理 | 第76-78页 |
3.2.3 内部控制影响高管权力与投资效率关系的作用机理 | 第78-80页 |
3.3 基于制度环境的外部治理机制分析 | 第80-84页 |
3.4 理论模型 | 第84-88页 |
第4章 研究假设 | 第88-107页 |
4.1 高管权力多维指标体系构建 | 第88-90页 |
4.2 高管权力与投资效率 | 第90-98页 |
4.2.1 高管所有权权力与投资效率 | 第90-92页 |
4.2.2 组织权权力与投资效率 | 第92-95页 |
4.2.3 个人能力权力与投资效率 | 第95-98页 |
4.3 内部控制、高管权力与投资效率 | 第98-100页 |
4.4 制度环境、高管权力与投资效率 | 第100-107页 |
第5章 实证设计与检验 | 第107-141页 |
5.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107页 |
5.2 变量选择与回归模型构建 | 第107-111页 |
5.2.1 变量定义与测量 | 第107-111页 |
5.2.2 回归模型构建 | 第111页 |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11-133页 |
5.3.1 描述性统计 | 第111-113页 |
5.3.2 高管权力影响投资效率的实证检验 | 第113-120页 |
5.3.3 内部控制对高管权力与投资效率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120-122页 |
5.3.4 外部制度环境对高管权力与投资效率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122-133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133-141页 |
5.4.1 变更样本容量 | 第133-135页 |
5.4.2 双样本检验 | 第135-138页 |
5.4.3 PSM检验 | 第138-14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141-14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41-14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143-146页 |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146-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73页 |
致谢 | 第173-175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75-17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