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生产论文

藤茶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二氢杨梅素生理活性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第14-20页
        1.1.1 植物多酚的分类第14-15页
        1.1.2 植物多酚的提取方法第15-17页
        1.1.3 植物多酚的生理活性第17-20页
    1.2 藤茶的研究进展第20-24页
        1.2.1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第21-22页
        1.2.2 二氢杨梅素的生理活性第22-24页
    1.3 本文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0页
第二章 基于抗氧化活性的藤茶超声强化提取工艺分析第30-58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1-32页
    2.3 实验原理与方法建立第32-38页
        2.3.1 抗氧化活性指标标准曲线绘制第32-37页
        2.3.2 藤茶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及活性分析第37页
        2.3.3 藤茶中抗氧化活性物质HPLC分析第37-38页
        2.3.4 统计学分析第38页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8-55页
        2.4.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2.4.2 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及提取工艺优化第42-55页
    2.5 本章小结第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第三章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富集工艺研究第58-83页
    3.1 引言第58-59页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9-60页
    3.3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双水相提取工艺优化第60-70页
        3.3.1 二氢杨梅素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第60-61页
        3.3.2 硫酸铵-无水乙醇双水相体系的建立第61-62页
        3.3.3 样品提取及分析第62页
        3.3.4 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因素分析第62-64页
        3.3.5 响应面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4-70页
    3.4 二氢杨梅素的固相萃取富集第70-77页
        3.4.1 富氮磁性纳米固相萃取剂N-g-C_3N_4-MnFe_2O_4的制备第70-71页
        3.4.2 富氮磁性纳米固相萃取剂N-g-C_3N_4-MnFe_2O_4表征第71-73页
        3.4.3 纳米固相萃取剂对二氢杨梅素吸附性能分析第73-77页
    3.5 二氢杨梅素的结构鉴定第77-79页
        3.5.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77-78页
        3.5.2 红外光谱第78页
        3.5.3 H~1-NMR图谱第78-79页
    3.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第四章 二氢杨梅素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第83-105页
    4.1 引言第83-84页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84-85页
    4.3 二氢杨梅素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第85-91页
        4.3.1 二氢杨梅素Fe~(2+)当量分析第86页
        4.3.2 二氢杨梅素总抗氧化能力分析第86页
        4.3.3 二氢杨梅素还原力分析第86页
        4.3.4 二氢杨梅素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分析第86-87页
        4.3.5 二氢杨梅素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分析第87页
        4.3.6 二氢杨梅素Cu~(2+)还原能力分析第87-88页
        4.3.7 二氢杨梅素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分析第88页
        4.3.8 二氢杨梅素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分析第88页
        4.3.9 二氢杨梅素Fe~(2+)络合能力分析第88-89页
        4.3.10 二氢杨梅素清除DMPD~(+·)自由基能力分析第89页
        4.3.11 二氢杨梅素清除亚硝基自由基及亚硝胺合成阻断能力分析第89-90页
        4.3.12 二氢杨梅素体内抗氧化能力分析第90-91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91-102页
        4.4.1 二氢杨梅素Fe~(2+)当量第91-92页
        4.4.2 二氢杨梅素总抗氧化能力第92页
        4.4.3 二氢杨梅素还原力第92-93页
        4.4.4 二氢杨梅素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第93-94页
        4.4.5 二氢杨梅素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第94-95页
        4.4.6 二氢杨梅素Cu~(2+)还原能力第95-96页
        4.4.7 二氢杨梅素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第96-97页
        4.4.8 二氢杨梅素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第97页
        4.4.9 二氢杨梅素Fe~(2+)络合能力第97-98页
        4.4.10 二氢杨梅素清除DMPD~(+·)自由基能力第98-99页
        4.4.11 二氢杨梅素清除亚硝基自由基及亚硝胺合成阻断能力第99-100页
        4.4.12 二氢杨梅素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第100页
        4.4.13 二氢杨梅素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血清抗氧化酶活力影响第100-101页
        4.4.14 二氢杨梅素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脑、肝脏组织抗氧化酶活力影响第101-102页
    4.5 本章小结第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第五章 二氢杨梅素抗肝癌活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第105-132页
    5.1 引言第105-106页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106-107页
    5.3 二氢杨梅素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初步分析第107-110页
        5.3.1 细胞培养第107页
        5.3.2 MTT法检测二氢杨梅素抗肿瘤活性第107页
        5.3.3 外源Cu~(2+)及络合剂对二氢杨梅素抗肝癌HepG2活性影响第107-108页
        5.3.4 Cu~(2+)对二氢杨梅素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第108-109页
        5.3.5 Cu~(2+)对二氢杨梅素致肝癌HepG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第109-110页
    5.4 不同环境下二氢杨梅素-Cu~(2+)体系的生物学效应第110-113页
        5.4.1 不同pH下二氢杨梅素对Cu~(2+)的还原及络合能力比较第110-112页
        5.4.2 不同pH下二氢杨梅素-Cu~(2+)体系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及对蛋白质/DNA氧化程度比较第112页
        5.4.3 不同pH下二氢杨梅素-Cu~(2+)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比较第112-113页
    5.5 结果与分析第113-129页
        5.5.1 二氢杨梅素抗肿瘤活性第113-115页
        5.5.2 Cu~(2+)对二氢杨梅素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第115-118页
        5.5.3 Cu~(2+)对二氢杨梅素致HepG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第118-119页
        5.5.4 不同pH下二氢杨梅素对Cu~(2+)的还原及络合能力第119-121页
        5.5.5 不同pH下二氢杨梅素-Cu~(2+)体系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及对蛋白质/DNA氧化程度比较第121-123页
        5.5.6 不同pH条件下二氢杨梅素-Cu~(2+)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123-128页
        5.5.7 不同pH下二氢杨梅素-Cu~(2+)体系促氧化机理分析第128-129页
    5.6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第132-134页
    6.1 结论第132-133页
    6.2 创新点第133页
    6.3 展望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发表文章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ncRNA AK 036396对粒细胞样髓源抑制性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调控机制及其在抗瘤免疫中的作用
下一篇:悬架动行程统计关联的ECAS车高调节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