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滁州市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政府治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页
        一、研究的目的第12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2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15-16页
        一、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二、研究思路第16页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第17-23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9页
        一、制造业的概念第17页
        二、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概念第17-19页
        三、人才流失和人才流动的概念第19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第19-23页
        一、人才激励理论第19-20页
        二、人才流失理论第20-21页
        三、人才治理理论第21-23页
第三章 滁州市制造业发展现状和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现状第23-35页
    第一节 滁州市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现状第23-27页
        一、滁州市经济发展现状第23页
        二、滁州市制造业发展现状第23-27页
    第二节 滁州市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体状况和流失现状第27-35页
        一、滁州市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总体状况第27-30页
        二、滁州市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现状第30-35页
第四章 滁州市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第35-47页
    第一节 滁州市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政府治理问题的问卷调查第35-40页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和回收第35-36页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第36-40页
    第二节 滁州市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政府治理问题的走访调研第40-41页
        一、走访调研的对象和形式第40页
        二、走访调研的议题和结论第40-41页
    第三节 滁州市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政府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1-44页
        一、人才重视力度不足,环境氛围不浓第41-42页
        二、人才总量不大,结构布局欠佳第42页
        三、人才政策体系不健全,引导激励作用不大第42页
        四、人才评价机制单一,管理手段落后第42-43页
        五、公共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第43页
        六、区位优势发挥不足,人才引进办法不多第43页
        七、产业集群实力不强,人才难以聚集第43-44页
        八、人才开发投入不大,科技成果不多第44页
    第四节 滁州市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政府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第44-47页
        一、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系第44-45页
        二、没有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第45页
        三、没有处理好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关系第45页
        四、没有处理好政府治理与市场作用的关系第45-47页
第五章 滁州市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政府治理的角色定位、治理原则和策略建议第47-57页
    第一节 滁州市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政府治理的角色定位第47-49页
        一、政府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的主导者第47-48页
        二、政府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政策的制定者第48页
        三、政府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者第48页
        四、政府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环境氛围营造者第48-49页
        五、政府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政策运行的保障者第49页
    第二节 滁州市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政府治理的原则第49-51页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第50页
        二、坚持市场主导原则第50页
        三、坚持协同治理原则第50页
        四、坚持宏观调控原则第50-51页
        五、坚持监督约束原则第51页
    第三节 滁州市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政府治理的策略建议第51-57页
        一、加强人才工作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第51-52页
        二、健全人才政策体系,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第52-53页
        三、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手段第53-54页
        四、加大人才开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产出第54页
        五、增强公共服务意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第54-55页
        六、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形成人才聚集高地第55-57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第62-64页
后记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昌县民办基础教育研究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情感策略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