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今虞琴社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今虞琴社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第一节 今虞琴社概述 | 第9页 |
第二节 今虞琴社的研究意义与现状 | 第9-10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第三节 今虞琴社的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0页 |
二、历史研究法 | 第10页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10-11页 |
四、报刊学研究 | 第11页 |
五、采访与调查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民国时期苏沪两地琴学研究 | 第12-29页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苏州与上海 | 第12-17页 |
一、民国时期的苏州 | 第12页 |
二、民国时期的上海 | 第12-13页 |
三、民国时期苏沪两地的琴学背景 | 第13-14页 |
四、民国时期的琴学资料 | 第14-17页 |
第二节 “今虞”之前的琴界 | 第17-24页 |
一、怡园琴会 | 第17-20页 |
二、晨风庐琴会 | 第20-23页 |
三、从怡园琴会到晨风庐琴会的发展状况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今虞琴社的创立 | 第24-26页 |
一、今虞琴社成立的原因 | 第24-25页 |
二、以“今虞”命名琴社的原因 | 第25-26页 |
第四节 今虞琴社的转变和发展 | 第26-29页 |
一、从琴会向琴社的转变 | 第26-27页 |
二、操缦形式的转变 | 第27-28页 |
三、地点从苏州转向上海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今虞琴社对苏沪两地琴学的影响 | 第29-43页 |
第一节 今虞琴人 | 第29-34页 |
第二节 今虞琴社在民国时期的发展 | 第34-40页 |
第三节 今虞琴社的贡献 | 第40-43页 |
一、无门户之见 打破“家法”观念 | 第41页 |
二、精英阶层的自我认同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附录 | 第44-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