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疏水/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减阻特性 | 第10-17页 |
1.2.1 疏水/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 第11-15页 |
1.2.2 疏水/超疏水表面的减阻特性 | 第15-17页 |
1.3 温度对疏水/超疏水表面上液滴/空泡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17-19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疏水/超疏水表面上液滴撞击的动力学特性 | 第20-37页 |
2.1 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2.1.1 疏水/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 第20-21页 |
2.1.2 试验过程 | 第21页 |
2.1.3 无量纲参数 | 第21-22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2-35页 |
2.2.1 试样的表面形貌 | 第22-23页 |
2.2.2 试样的静态接触角 | 第23页 |
2.2.3 试样的耐热性 | 第23-24页 |
2.2.4 液滴在疏水/超疏水表面上的动力学特性 | 第24-34页 |
2.2.5 壁面温度对液滴运动的影响机理 | 第34-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单个上升空泡撞击疏水/超疏水表面的动力学特性 | 第37-48页 |
3.1 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3.1.1 疏水表面制备 | 第37页 |
3.1.2 液体容腔构建 | 第37-38页 |
3.1.3 试验过程 | 第38-3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3.2.1 壁面温度对空泡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2 壁面润湿性对空泡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41-44页 |
3.2.3 上升距离对空泡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4 空泡撞击上壁面的运动机理 | 第45-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微通道壁面润湿性的调控及其对减阻性能的影响 | 第48-63页 |
4.1 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4.1.1 疏水/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 第48页 |
4.1.2 微通道的构建 | 第48-49页 |
4.1.3 试验过程 | 第49-5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0-61页 |
4.2.1 表面的静态接触角 | 第50页 |
4.2.2 壁面处空泡的动态接触角 | 第50-51页 |
4.2.3 壁面温度对其润湿性的影响 | 第51-56页 |
4.2.4 流速对壁面实际润湿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4.2.5 与座滴法测试静态接触角的比较 | 第58-60页 |
4.2.6 壁面温度对微通道减阻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