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待选官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待选官概念及出现待选官的原因 | 第13-17页 |
第一节 何为待选官 | 第13页 |
第二节 出现待选官的原因 | 第13-17页 |
第三章 待选官及其唐前后期待选情况的变化 | 第17-43页 |
第一节 前资官 | 第17-20页 |
第二节 科举及第者 | 第20-29页 |
一、常科 | 第20-27页 |
二、制科 | 第27-28页 |
三、武举和制举武科 | 第28-29页 |
第三节 门荫、勋官 | 第29-37页 |
一、门荫 | 第29-35页 |
二、勋官 | 第35-37页 |
第四节 学馆 | 第37-40页 |
第五节 流外入流 | 第40-42页 |
第六节 唐前后期待选的变化情况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待选期间选人的情况 | 第43-52页 |
第一节 居家待选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入幕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应制举和吏部科目选 | 第45-47页 |
第四节 待选官的生活状况 | 第47-49页 |
第五节 入僧、入道与归隐 | 第49-52页 |
第五章 唐待选之制的影响 | 第52-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