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甲基化吗啉酞菁配合物@金纳米棒复合纳米粒子自组装、光激活控制释放和光降解DNA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中文文摘第7-14页
绪论第14-32页
    1. 引言第14页
    2. 光动力疗法第14-16页
        2.1 历史发展第14-15页
        2.2 作用机理第15-16页
    3. 光敏剂第16-26页
        3.1 第一代光敏剂第17页
        3.2 第二代光敏剂第17-26页
        3.3 第三代光敏剂第26页
    4. 金纳米材料第26-27页
    5. 酞菁/金纳米棒复合体系第27-30页
    6.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主要工作第30-32页
        6.1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第30页
        6.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30-32页
第一章 非离子型和甲基化吗啉取代酞菁配合物的合成、光物理性质及电化学性质第32-64页
    1. 引言第32-33页
    2. 实验部分第33-36页
        2.1 水溶性甲基化吗啉取代锌(Ⅱ)/硅(Ⅳ)酞菁的合成路线第33-34页
        2.2 水溶性甲基化吗啉取代锌(Ⅱ)/硅(Ⅳ)酞菁的合成步骤第34-35页
        2.3 光物理性质测定第35页
        2.4 电化学性质的测定第35页
        2.5 单线态氧量子产率的测定第35-3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6-63页
        3.1 目标产物的结构表征第36-47页
        3.2 非离子型和甲基化吗啉取代酞菁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第47-56页
        3.3 非离子型和甲基化吗啉取代酞菁配合物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第56-59页
        3.4 非离子型和甲基化吗啉取代酞菁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第59-63页
    4. 小结第63-64页
第二章 甲基化吗啉锌酞菁@聚电解质包裹金纳米棒复合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制备、光激活控制释放及其对DNA的光降解作用第64-76页
    1. 引言第64-65页
    2. 实验部分第65-67页
        2.1 溶液的配制第65页
        2.2 金纳米棒(GNR)的制备第65-66页
        2.3 甲基化吗啉锌酞菁@金纳米棒复合物(GNR-PSS-MLZnPcI_4)的制备第66页
        2.4 表征与测试第66页
        2.5 光激活控制MLZnPcI_4释放实验第66-67页
        2.6 单线态氧测定第67页
        2.7 甲基化吗啉锌酞菁@金纳米棒复合物对DNA的光降解作用第6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7-75页
        3.1 甲基化吗啉锌酞菁@金纳米棒复合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和形貌表征第67-71页
        3.2 光激活控制MLZnPcI_4释放第71页
        3.3 单线态氧产生能力第71-72页
        3.4 水溶性吗啉锌酞菁与DNA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第72-74页
        3.5 甲基化吗啉锌酞菁@金纳米棒复合纳米粒子对DNA的光降解能力第74-75页
    4. 小结第75-76页
第三章 水溶性甲基化吗啉酞菁@聚电解质包裹不同长径比金纳米棒复合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及光物理性质第76-98页
    1. 引言第76-77页
    2. 实验部分第77-78页
        2.1 三种不同长径比金纳米棒颗粒的制备第77页
        2.2 水溶性甲基化吗啉酞菁@聚电解质包裹不同长径比金纳米棒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第77页
        2.3 表征与测试第77-78页
    3. 结果与讨论第78-97页
        3.1 不同长径比金纳米棒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及形貌第78-81页
        3.2 水溶性甲基化吗啉酞菁@聚电解质包裹不同长径比金纳米棒复合纳米粒子的形貌第81页
        3.3 水溶性甲基化吗啉酞菁@聚电解质包裹不同长径比金纳米棒的光物理性质第81-97页
    4. 小结第97-98页
第四章 结论第98-102页
附录1第102-104页
附录2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18-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个人简历第122-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ARSEL计划理念提高高中生化学素养的研究
下一篇:图式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