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 第14-17页 |
四、可能的创新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研究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第一节 产业分工合作理论 | 第18-19页 |
一、产业链理论 | 第18页 |
二、比较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三、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 第19页 |
第二节 协同创新理论 | 第19-22页 |
一、协同理论 | 第19-20页 |
二、技术创新理论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态势分析 | 第22-36页 |
第一节 闽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合作历史 | 第22-26页 |
一、福建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二、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三、闽台高科技产业的合作历史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现状 | 第26-36页 |
一、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领域 | 第26-27页 |
二、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层次 | 第27页 |
三、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平台 | 第27-28页 |
四、闽台高科技产业现行合作模式 | 第28-36页 |
第三章 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基础和制约因素 | 第36-42页 |
第—节 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基础 | 第36-39页 |
一、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政策基础——发展规划的趋同性 | 第36-37页 |
二、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现实基础——要素禀赋的互补性 | 第37-38页 |
三、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制度基础——ECFA协议的签署 | 第38-39页 |
第二节 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制约因素 | 第39-42页 |
一、福建投资环境欠佳 | 第39页 |
二、台湾当局政治势力阻挠 | 第39-40页 |
三、台商在闽投资分布不均 | 第40-42页 |
第四章 闽台高科技产业深度合作的模式探析 | 第42-52页 |
第一节 资源创新整合模式 | 第42-46页 |
第二节 空间虚拟集群模式 | 第46-47页 |
第三节 产业链式对接模式 | 第47-49页 |
第四节 平潭示范区辐射模式 | 第49-52页 |
第五章 实现闽台高科技产业深度合作的运行机制 | 第52-58页 |
第一节 要素整合机制 | 第53-54页 |
第二节 产业关联机制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区域协调机制 | 第55-56页 |
第四节 约束保障机制 | 第56-58页 |
第六章 促进闽台高科技产业深度合作的对策建议 | 第58-62页 |
第一节 福建地区需加强软硬件设施配套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台湾需进一步正视ECFA并放宽合作政策 | 第59-60页 |
第三节 构建闽台高新技术创新平台新载体 | 第60-61页 |
第四节 完善闽台高科技中介服务市场体系 | 第61-62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2-64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第二节 不足和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