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页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2-13页
第2章 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概述第13-19页
    2.1 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概念及主要内容第13-18页
        2.1.1 创新素质的定义第13-15页
        2.1.2 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第15-16页
        2.1.3 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第16-18页
    2.2 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特点第18页
        2.2.1 创新素质教育具有进步性第18页
        2.2.2 创新素质教育具有时代性第18页
        2.2.3 创新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第18页
    2.3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第19-33页
    3.1 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第19-28页
        3.1.1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创新素质教育的哲学依据第19-23页
        3.1.2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创新素质教育的理论支撑第23-28页
    3.2 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现实依据第28-31页
        3.2.1 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第29-30页
        3.2.2 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30-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4章 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分析第33-47页
    4.1 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取得的成效第33-34页
        4.1.1 高校创新素质教育发展势态良好第33-34页
        4.1.2 高校的优势专业得到迅速发展第34页
    4.2 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34-36页
        4.2.1 传统教学模式磨灭学生的个性第35页
        4.2.2 高校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35页
        4.2.3 创新素质教育停留在讨论阶段第35页
        4.2.4 当代大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第35-36页
        4.2.5 高校教师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缺乏第36页
        4.2.6 当代大学生创新信心不足第36页
    4.3 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存在问题之根源探析第36-45页
        4.3.1 影响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培养的宏观原因第36-40页
        4.3.2 影响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培养的微观原因第40-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5章 推进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建议与对策第47-57页
    5.1 创造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第47-51页
        5.1.1 创造有利于创新素质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第47-48页
        5.1.2 调整高校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第48-50页
        5.1.3 创新教学方式暨优化配置教师资源第50-51页
    5.2 创造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发展的内部环境第51-55页
        5.2.1 提高当代大学生德育课学习质量第51-53页
        5.2.2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辩证精神和批判精神第53-54页
        5.2.3 完善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第54页
        5.2.4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第54-55页
    5.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63-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理性引导研究
下一篇:河北省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