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18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2 仪器、实验试剂 | 第13-14页 |
3 研究原理及方法 | 第14-18页 |
结果 | 第18-24页 |
1 对照组、胎膜早破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第18页 |
2 对照组、胎膜早破组血中IL-6、sICAM-1比较 | 第18-19页 |
3 对照组、胎膜早破组合并感染血中IL-6、sICAM-1比较 | 第19页 |
4 足月胎膜早破组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合并感染组血中IL-6、sICAM-1比较 | 第19-20页 |
5 胎膜早破组血中IL-6、sICAM-1浓度与病例分级的关系 | 第20页 |
6 对照组、胎膜早破组新生儿体重及阿普伽评分比较 | 第20-21页 |
7 各组母血IL-6、sICAM-1间浓度与新生儿体重可能的相关因素探讨 | 第21-22页 |
8 IL-6、sICAM-1两因子在预测胎膜早破发生中的比较 | 第22页 |
9 病理结果 | 第22-24页 |
讨论 | 第24-31页 |
1. 胎膜早破与感染的关系 | 第24页 |
2. 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 | 第24-25页 |
3. IL-6与胎膜早破 | 第25-26页 |
4 sICAM-1与胎膜早破 | 第26-28页 |
5. 胎膜早破感染严重程度其他指标 | 第28-29页 |
6. IL-6、sICAM-1浓度与胎膜感染程度的关系 | 第29页 |
7. 胎膜早破新生儿体重、阿普伽评分特点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附录 | 第36-40页 |
文献综述 | 第40-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历 | 第47-48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