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第一章 A型流感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 | 第16-42页 |
1 A型流感病毒的病原学 | 第16-18页 |
·A型流感病毒的概述 | 第16-17页 |
·A型流感病毒的分型 | 第17-18页 |
2 世纪世界范围内A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 | 第18-23页 |
·禽流感病毒 | 第18-22页 |
·人季节性流感 | 第22页 |
·新型H1N1流感病毒 | 第22-23页 |
3 影响流感病毒宿主趋向性的因素 | 第23-27页 |
·组织嗜性和受体特异性 | 第24-25页 |
·病毒的复制能力 | 第25-26页 |
·宿主因素 | 第26-27页 |
4 影响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因素 | 第27-30页 |
·宿主体内预先存在的免疫保护力 | 第27-28页 |
·病毒本身存在的致病因素 | 第28-29页 |
·宿主存在的致病因素 | 第29-30页 |
5 展望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42页 |
第二章 犬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42-52页 |
1 H3N8亚型犬流感病毒 | 第42-44页 |
·美国暴发H3N8亚型犬流感 | 第42-44页 |
·其他国家报道H3N8犬流感病毒 | 第44页 |
2 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 | 第44-47页 |
·韩国暴发H3N2亚型犬流感 | 第44-46页 |
·中国暴发H3N2亚型犬流感 | 第46页 |
·其他地区H3N2亚型犬流感 | 第46-47页 |
3 犬流感症状 | 第47页 |
4 总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第三章 江苏地区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特性分析 | 第52-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7页 |
·材料 | 第53页 |
·方法 | 第53-57页 |
2 结果 | 第57-67页 |
·犬流感病毒的分离 | 第57-58页 |
·犬流感病毒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测定 | 第58页 |
·犬流感病毒8个片段的全长扩增 | 第58页 |
·犬流感病毒江苏分离株基因分析 | 第58-63页 |
·犬流感病毒江苏分离株基因系统发生树构建 | 第63-67页 |
3 讨论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第四章 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江苏分离株的致病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76-98页 |
1 材料方法 | 第77-81页 |
·材料 | 第77-78页 |
·方法 | 第78-81页 |
2 结果 | 第81-91页 |
·H3N2犬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 | 第81-87页 |
·细胞SA2,6Gal和SA2,3Gal受体检测 | 第87-89页 |
·病毒感细胞 | 第89-91页 |
3 讨论 | 第9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第五章 H3N2犬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NA突变株的构建 | 第98-10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9-103页 |
·材料 | 第99-100页 |
·方法 | 第100-103页 |
2 结果 | 第103-104页 |
·不同地区犬流感病毒分离株NA茎部序列比对 | 第103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103-104页 |
·A/canine/Jiangsu/06/2011(H3N2)及其NA突变毒病毒拯救 | 第104页 |
3 讨论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NA茎部氨基酸插入对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 第108-120页 |
1 材料方法 | 第109-111页 |
·材料 | 第109页 |
·方法 | 第109-111页 |
2 结果 | 第111-115页 |
·r-06与r-06/NA2病毒空斑形态比较 | 第111页 |
·r-06与r-06/NA2病毒EID_(50)比较 | 第111页 |
·r-06与r-06/NA2病毒在MDCK,CEF和BSM细胞上生长曲线比较 | 第111-113页 |
·r-06与r-06/NA2病毒在MDCK,CEF和BSM细胞上的复制效率比较 | 第113-115页 |
·r-06与r-06/NA2病毒NA活性比较 | 第115页 |
3 讨论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第七章 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NA茎部氨基酸插入对病毒体内复制的影响 | 第120-14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21-125页 |
·材料 | 第121页 |
·方法 | 第121-125页 |
2 结果 | 第125-133页 |
·r-06和r-06/NA2病毒感染BALB/c小鼠 | 第125-129页 |
·r-06和r-06/NA2病毒感染SPF鸡 | 第129-133页 |
3 讨论 | 第133-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0页 |
全文总结 | 第140-142页 |
致谢 | 第142-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