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层控制方法降低喷管喉衬烧蚀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10-13页 |
| 1 绪论 | 第13-23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 ·边界层控制方法介绍 | 第15-16页 |
|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实验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喉衬烧蚀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2 边界层控制方法降低喉衬烧蚀机理研究 | 第23-32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喷管喉衬烧蚀过程分析 | 第23-25页 |
| ·喉衬材料与燃烧室产物气体的反应过程分析 | 第25-26页 |
| ·喉衬表面温度对烧蚀的影响研究 | 第26-27页 |
| ·氧化组分气体浓度对烧蚀的影响研究 | 第27-28页 |
| ·边界层控制方法降低喉衬烧蚀的机理分析 | 第28-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3 采用边界层控制方法技术喷管的数值模型研究 | 第32-49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喷管内流场计算模型研究 | 第32-38页 |
| ·物理模型 | 第32-33页 |
| ·内流场控制方程 | 第33-35页 |
| ·湍流模型 | 第35-36页 |
| ·喷管近壁面的处理 | 第36页 |
| ·模型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 ·数值离散方法 | 第37-38页 |
| ·考虑壁面气体边界层的喉衬烧蚀模型研究 | 第38-47页 |
| ·理论模型 | 第39页 |
| ·喉衬材料内部的固相热传导方程 | 第39-40页 |
| ·边界条件 | 第40-42页 |
| ·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 | 第42-44页 |
| ·喉衬表面气体边界层的处理 | 第44页 |
| ·烧蚀率的控制机制 | 第44-46页 |
| ·喉衬烧蚀率计算的核心程序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4 边界层控制方法降低喉衬烧蚀的数值研究 | 第49-62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边界层控制方法的参变量研究 | 第49-57页 |
| ·低温富燃气体喷射质量的影响研究 | 第49-52页 |
| ·低温富燃气体喷射位置的影响研究 | 第52-54页 |
| ·低温富燃气体喷射温度的影响研究 | 第54-56页 |
| ·低温富燃气体喷射口数量的影响研究 | 第56-57页 |
| ·边界层控制方法降低喉衬烧蚀的效果分析 | 第57-59页 |
| ·边界层控制方法对发动机比冲的影响研究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5 边界层控制方法降低喉衬烧蚀的实验研究 | 第62-69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边界层控制方法实验设计 | 第62-65页 |
| ·实验系统组成 | 第62-63页 |
| ·喷管烧蚀实验装置设计 | 第63-65页 |
| ·边界层控制方法实验方案 | 第65-66页 |
| ·实验目的 | 第65页 |
| ·实验方案 | 第65-66页 |
| ·测试方案 | 第66页 |
| ·边界层控制方法实验理论分析 | 第66-67页 |
| ·实验和实验分析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70页 |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