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小学教师领导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一) 教育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领导力的发挥 | 第11页 |
(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 教师领导力概念研究 | 第13-14页 |
(二) 教师领导力的构成研究 | 第14页 |
(三) 教师领导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4-15页 |
(四) 教师领导力的提升研究 | 第15-16页 |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6-17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二) 调查研究法 | 第16页 |
(三) 经验总结法 | 第16-17页 |
五、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一) 领导力 | 第17页 |
(二) 教师领导力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教师领导力的要素、特征及理论基础 | 第20-34页 |
一、教师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 第20-22页 |
(一) 权力性领导力 | 第20-21页 |
(二) 非权力性领导力 | 第21-22页 |
二、教师领导力的特点 | 第22-23页 |
(一) 自然性 | 第22页 |
(二) 示范性 | 第22-23页 |
(三) 可塑性 | 第23页 |
(四) 多元性 | 第23页 |
(五) 复合性 | 第23页 |
(六) 创造性 | 第23页 |
三、教师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一) 校长的类型及领导方式 | 第23-24页 |
(二) 同事间的人际关系 | 第24页 |
(三) 教师的个人因素 | 第24-25页 |
(四) 学生方面的因素 | 第25页 |
(五) 学校文化 | 第25-26页 |
四、教师领导力的理论基础 | 第26-32页 |
(一) 领导特质理论 | 第26-27页 |
(二) 领导行为理论 | 第27-29页 |
(三) 分布式领导理论 | 第29-30页 |
(四) 教师权利理论 | 第30-31页 |
(五) 教师教育理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提升中小学教师领导力的原则与途径 | 第34-43页 |
一、提升中小学教师领导力的原则 | 第34-38页 |
(一) 赋权增能原则 | 第34-35页 |
(二) 自我更新原则 | 第35-36页 |
(三) 权变原则 | 第36页 |
(四) 合作互动原则 | 第36-37页 |
(五) 系统调控原则 | 第37-38页 |
(六) 反思创新原则 | 第38页 |
二、提升中小学教师领导力的途径 | 第38-41页 |
(一) 开展教师领导教育 | 第38-39页 |
(二) 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 第39-40页 |
(三) 发挥教师相互影响作用 | 第40-41页 |
(四) 在对学生的领导中提升领导力 | 第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提升中小学教师领导力的策略 | 第43-53页 |
一、校长要充分赋予教师权力 | 第43-47页 |
(一) 校长要改变领导风格 | 第43-44页 |
(二) 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 第44-47页 |
二、教师要增强领导意识 | 第47-48页 |
三、提升教师的非权力性领导力 | 第48-49页 |
(一) 加强学习,积累知识 | 第48页 |
(二) 加强品德修养,塑造形象 | 第48-49页 |
(三) 加强沟通,凝聚师生 | 第49页 |
四、加强教师合作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集体领导力 | 第49-50页 |
(一) 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 第49-50页 |
(二) 加强教师科研团队建设 | 第50页 |
(三) 加强教师管理团队建设 | 第50页 |
五、构建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 | 第50-52页 |
(一) 构建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 | 第50-51页 |
(二) 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 | 第51-52页 |
六、加强教师自我领导 | 第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