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传播学视角下对回族经学班的现状调查--以白银市平川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6页
 一. 选题缘起与意义第9-11页
 二. 概念界定第11-12页
 三. 文献综述第12-14页
 四. 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一章 传播环境:回族社区的多样性结构第16-21页
   ·平川区的背景介绍第16-17页
   ·平川区的回族社区类型第17-21页
     ·长征路街道—散居型回族城镇片区第19页
     ·打拉池—散居型回族乡村社区第19页
     ·靖远乌兰镇东关—聚居型回族乡村社区第19-21页
第二章 传播现状:不同回族社区的经学教育样态第21-35页
   ·长征路街道的清真寺与经学班第21-26页
     ·萧索待修的长征清真寺第21-22页
     ·松散的经学班组织和课时第22-23页
     ·简陋的经学班办学和师资条件第23-24页
     ·长征清真寺经学班学员情况和学习情况第24-25页
     ·长征清真寺经学班教材和经费第25-26页
   ·打拉池清真寺与经学班第26-30页
     ·整洁肃穆的打拉池清真寺第26-27页
     ·固定的经学班组织和课时第27页
     ·现代化的经学班办学条件和师资条件第27-28页
     ·打拉池清真寺老年化学员和学习情况第28-29页
     ·打拉池清真寺经学班教材和经费第29-30页
   ·靖远乌兰镇东关的清真寺与经学班第30-35页
     ·密集齐整的靖远东关清真寺第30-31页
     ·齐全的经学班组织和课时第31-32页
     ·经学班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办学和师资条件第32页
     ·学员和学习情况第32-33页
     ·教材和经费第33-35页
第三章 传播的决定性要素:不同教派门宦背景下的经学班组织结构第35-38页
   ·管理制度第35-36页
   ·教学设置第36-37页
     ·课程设置第36页
     ·教育理念第36-37页
   ·仪式第37-38页
第四章 传播与社会互动:经学班与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关系第38-56页
   ·经学班与个人的互动第38-42页
     ·儿童—互动中的模仿者第38-39页
     ·中年—互动中的摇摆者第39-41页
     ·老年—互动中的坚守者第41-42页
   ·经学班与家庭的互动第42-47页
     ·家庭结构第42-44页
     ·家庭中职业划分和文化资本第44-45页
     ·经学班与家庭传播互动第45-47页
   ·经学班与社区的互动第47-56页
     ·回族社区的象征性符号第47-52页
     ·社区中的组织与经学班第52-56页
第五章 外部环境对经学班的影响第56-61页
   ·经学班与法律第56-57页
   ·经学班与大众传播第57-61页
       ·大众传媒在回族社区中的创新扩散—以一个传统回族家庭为个案第57-58页
     ·大众传媒改变了清真寺和教职人员的生活第58-59页
     ·大众传媒与经学班的互动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2页
附录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教育政策及甘肃省数据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