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池温度场之分析及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我国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 ·论文构架 | 第14-15页 |
| 第2章 锂离子电池传热模型之建立 | 第15-30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5-18页 |
| ·锂离子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 ·锂离子电池的生热机理安全性能 | 第17-18页 |
| ·锂离子电池的热模型 | 第18-24页 |
| ·锂离子电池传热原理 | 第18-19页 |
| ·直角坐标系热模型 | 第19-21页 |
| ·柱坐标系热模型 | 第21-22页 |
| ·球坐标系热模型 | 第22-23页 |
| ·边界条件 | 第23-24页 |
| ·建立热分析的有限元格式 | 第24-29页 |
| ·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 第24-25页 |
| ·热分析有限元方程 | 第25-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锂离子电池温度场分析 | 第30-49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单体锂离子电池模型 | 第30-45页 |
| ·锂离子电池结构及参数分析 | 第30-35页 |
| ·边界条件讨论 | 第35-37页 |
| ·ANSYS 热分析原理 | 第37-38页 |
| ·单体锂离子电池模型讨论 | 第38-41页 |
| ·不同条件对电池温度的影响 | 第41-45页 |
| ·电池包温度场分析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4章 电池包热管理设计 | 第49-65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电池包的设计和选择 | 第49-53页 |
| ·电池包电池的选择 | 第49-51页 |
| ·电池包排列方式的选择 | 第51-53页 |
| ·电池包放置位置的选择 | 第53页 |
| ·电池包散热设计与应用 | 第53-63页 |
| ·电池包冷却方式 | 第54页 |
| ·电池包冷却风温 | 第54-56页 |
| ·电池包散热设计 | 第56-63页 |
| ·电池包加热设计 | 第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