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论文

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新建博物馆设计研究--以晋商博物馆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课题的提出第9-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国内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第11-12页
     ·国内建筑遗产环境中的博物馆第12页
     ·国外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第12-13页
     ·国外建筑遗产环境中的博物馆第13-14页
   ·课题研究的方法第14-16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写作思路第15-16页
   ·论文研究的框架第16-17页
第2章 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新建博物馆概念限定第17-29页
   ·建筑遗产的保护原则第17-18页
     ·基本原则第17页
     ·衍生原则第17-18页
     ·建筑遗产的概念及分类第18-19页
     ·文化遗产第18页
     ·建筑遗产第18页
     ·建筑遗产分类第18-19页
   ·建筑遗产环境中博物馆的涵义第19-22页
     ·博物馆的概念第19页
     ·遗产文物博物馆第19-21页
     ·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新建博物馆第21-22页
   ·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新建博物馆发展现状第22-26页
     ·国内现状第22-24页
     ·国外现状第24-26页
   ·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新建博物馆特点解析第26-27页
   ·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新建博物馆趋势展望第27-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乔家大院的历史价值与保护现状第29-49页
   ·乔家大院背景概况第29-38页
     ·发展沿革第29-31页
     ·历史地位第31页
     ·遗产规模第31页
     ·建筑风格第31-35页
     ·空间特色第35-37页
     ·文化内涵第37-38页
   ·乔家与晋商历史的关系第38-39页
     ·晋商的发展与特点第38-39页
     ·乔家在晋商中的历史地位第39页
     ·乔家大院于晋商建筑的地位第39页
   ·对相关保护规划的解析第39-46页
     ·《乔家大院文物保护规划》解读第39-41页
     ·《乔家大院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东侧、南侧)环境整治方案》解读第41-44页
     ·综合分析第44-46页
   ·现状问题第46-48页
     ·入口环境混乱第46-47页
     ·展示空间局促第47页
     ·展示内容单调第47页
     ·流线局限性大第47-48页
   ·解决方法的提出第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晋商博物馆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第49-84页
   ·设计原则与目标第49-50页
   ·设计策略第50-51页
     ·设计主题第50页
     ·设计主线第50-51页
     ·设计层面第51页
   ·总体布局设计方法第51-54页
     ·文脉与博物馆总体布局的联系第51-52页
     ·设计方法研究第52-53页
     ·晋商博物馆总体布局设计方法第53-54页
   ·流线设计方法第54-60页
     ·文脉与博物馆流线设计的联系第54-55页
     ·整体流线设计方法研究第55-57页
     ·内部流线设计方法研究第57-58页
     ·晋商博物馆流线设计方法第58-60页
   ·空间设计方法第60-77页
     ·文脉与博物馆空间肌理的联系第60-61页
     ·空间肌理的形成要素第61-62页
     ·整体空间设计方法研究第62-69页
     ·展示空间设计方法研究第69-72页
     ·公共空间设计方法研究第72-74页
     ·晋商博物馆空间设计方法第74-77页
   ·造型设计方法第77-83页
     ·文脉与博物馆造型设计的联系第77页
     ·设计方法研究第77-80页
     ·晋商博物馆造型设计方法第80-83页
   ·小结第83-84页
第5章 晋商博物馆设计与思考第84-108页
   ·总体布局第84-87页
     ·博物馆与遗产本体第84页
     ·博物馆与周边环境第84-86页
     ·博物馆功能结构布局第86-87页
   ·流线设计第87-88页
     ·整体流线设计第87页
     ·内部流线设计第87-88页
   ·空间设计第88-99页
     ·整体空间第88-93页
     ·展示空间第93-96页
     ·公共空间第96-99页
     ·交通空间第99页
   ·造型设计第99-107页
     ·整体造型第99-102页
     ·结构选型第102页
     ·细部设计第102-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结论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3页
附录一 图表索引第113-118页
附录二 图纸第118-125页
附录三 任务书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中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既有公共建筑外围护结构适应性改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