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交路模式优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交路以及相关运营组织分析 | 第17-34页 |
| ·城市轨道交通交路的概念与分类 | 第17-21页 |
| ·交路的概念 | 第17页 |
| ·交路的分类 | 第17-21页 |
|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 | 第21-27页 |
| ·客流计划 | 第22-24页 |
| ·断面客流不均衡系数 | 第24-25页 |
| ·客流空间分布特征 | 第25页 |
| ·客流时间分布特征 | 第25-27页 |
| ·列车编组方案 | 第27-28页 |
| ·列车发车间隔 | 第28页 |
| ·列车停站方案 | 第28-29页 |
| ·通过能力 | 第29-33页 |
| ·线路通过能力 | 第30页 |
| ·折返能力 | 第30-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交路模式的模型建立 | 第34-49页 |
| ·影响交路模式制定的因素 | 第34-35页 |
| ·交路模式制定的原则 | 第35页 |
| ·交路模式分析 | 第35-38页 |
| ·基于多目标模型的交路模式制定 | 第38-44页 |
| ·假设条件 | 第38页 |
| ·目标函数 | 第38-43页 |
| ·约束条件 | 第43-44页 |
| ·基于理想点法的多目标模型求解 | 第44-48页 |
| ·理想点法算法介绍 | 第44-46页 |
| ·matlab程序的运算流程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案例 | 第49-63页 |
| ·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基础资料 | 第49-53页 |
| ·Matlab运行结果 | 第53-60页 |
| ·单一交路模式下的运行结果 | 第53-55页 |
| ·大小交路模式下的运行结果 | 第55-57页 |
| ·衔接交路模式下的运行结果 | 第57-59页 |
| ·交路模式对比 | 第59-60页 |
| ·设置参数分析 | 第60-62页 |
| ·小交路站数分析 | 第60-61页 |
| ·满载率分析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论文总结 | 第63-64页 |
|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附录A | 第68-71页 |
| 附录B | 第71-76页 |
| 附录C | 第76-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