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流行文化概述 | 第13-21页 |
一、相关概念阐述 | 第13-14页 |
(一)流行文化 | 第13页 |
(二)高校流行文化 | 第13-14页 |
二、流行文化在高校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14-17页 |
(一)社交网络文化 | 第14-15页 |
(二)追星追剧文化 | 第15页 |
(三)时尚文化 | 第15-16页 |
(四)流行语文化 | 第16页 |
(五)消费文化 | 第16-17页 |
(六)宅文化 | 第17页 |
三、流行文化在高校中的主要特征 | 第17-21页 |
(一)通俗性 | 第18页 |
(二)多样性 | 第18-19页 |
(三)消费娱乐性 | 第19-20页 |
(四)自主选择性 | 第20页 |
(五)多变时尚性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 第21-32页 |
一、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 第21-24页 |
(一)流行文化有助于大学生舒缓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 第21页 |
(二)流行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改变了学习方式 | 第21-22页 |
(三)流行文化促进了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 第22-23页 |
(四)流行文化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 第23页 |
(五)流行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开放心态和全球意识 | 第23-24页 |
二、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24-28页 |
(一)不良的流行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第24-25页 |
(二)过分追捧流行文化占用了大学生的时间与精力 | 第25页 |
(三)流行文化所倡导的高消费倾向导致大学生形成不良消费观念 | 第25-26页 |
(四)不良流行文化腐蚀了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政治观念 | 第26-27页 |
(五)低俗的流行文化降低了大学生的审美趣味 | 第27-28页 |
三、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一)文化产业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导致流行文化产品良莠不齐 | 第28页 |
(二)大众传播媒介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 | 第28-29页 |
(三)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所致 | 第29-30页 |
(四)流行文化本身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应对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 | 第32-39页 |
一、弘扬社会主流文化,引导流行文化走向 | 第32-34页 |
(一)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标杆作用 | 第32-33页 |
(二)深化大众传播媒介的引导作用 | 第33-34页 |
(三)完善管理流行文化的规章制度 | 第34页 |
二、利用流行文化的积极因素,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34-37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贴近社会现实 | 第35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灵活转化 | 第35-36页 |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方法 | 第36-37页 |
三、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增强其对流行文化的判断力和抵御力 | 第37-39页 |
(一)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 第37页 |
(二)培养文化道德素养 | 第37-38页 |
(三)养成理性的文化消费观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个人简历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