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2-17页 |
·几丁质简介 | 第12-13页 |
·昆虫几丁质脱乙酰基酶 | 第13-15页 |
·昆虫几丁质及几丁质脱乙酰基酶简介 | 第13页 |
·昆虫几丁质脱乙酰基酶的结构 | 第13-14页 |
·昆虫脱乙酰基酶的生物学作用 | 第14页 |
·昆虫脱乙酰基酶在昆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几丁质脱乙酰基酶的最早研究报道 | 第15页 |
·甘蓝夜蛾简介 | 第15-16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34页 |
·材料 | 第17-18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17页 |
·分子生物学用酶及试剂盒和各种试剂 | 第17页 |
·培养基 | 第17-18页 |
·仪器设备 | 第18页 |
·昆虫来源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7页 |
·昆虫总RNA 的提取 | 第18-20页 |
·第一链cDNA 的合成 | 第20页 |
·利用RT‐PCR 技术克隆基因cDNA 序列片段 | 第20-23页 |
·3’的试验步骤 | 第23页 |
·5’‐RACE 的试验步骤 | 第23-27页 |
·全长cDNA 的获取及其序列分析 | 第27页 |
·序列分析 | 第27-28页 |
·利用Blast 软件进行序列相似性检索 | 第27页 |
·分子质量、碱基组成、碱基分布 | 第27页 |
·全长cDNA 可读框架分析 | 第27-28页 |
·对ORF 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 | 第28页 |
·核酸序列对齐分析的功能预测 | 第28页 |
·蛋白质基本性质分析 | 第28-29页 |
·蛋白质功能预测 | 第29页 |
·蛋白质序列同源性分析及蛋白质功能预测 | 第29页 |
·结构位点、结构功能域数据库的蛋白质功能预测 | 第29页 |
·蛋白质结构预测 | 第29-30页 |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 第29页 |
·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 | 第29-30页 |
·CDA 基因的时空表达研究 | 第30页 |
·CDA CDNA 1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研究 | 第30-34页 |
·CDA cDNA 1 基因cDNA 序列ORF 的PCR 反应 | 第30-31页 |
·PCR 产物酶切反应 | 第31页 |
·E coli 质粒DNA 提取和酶切 | 第31页 |
·大肠杆菌表达载体构建 | 第31-33页 |
·几丁质脱乙酰基酶cDNA 1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 | 第33页 |
·SDS‐PAGE 电泳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53页 |
·RT‐PCR 得到的基因特异性片段及序列分析 | 第34-35页 |
·CDA cDNA 1 基因特异性片段及序列分析 | 第34-35页 |
·CDA cDNA 2 基因特异性片段及序列分析 | 第35页 |
·CDNA 序列的3’结果 | 第35-36页 |
·CDA cDNA 1 基因cDNA 序列的3’结果 | 第35-36页 |
·CDA cDNA 2 基因cDNA 序列的3’结果 | 第36页 |
·CDNA 序列的5’‐RACE 结果 | 第36-37页 |
·CDA cDNA 1 基因5’‐RACE 结果 | 第36-37页 |
·CDA cDNA 2 基因5’‐RACE 结果 | 第37页 |
·CDA CDNA 序列的获得 | 第37-40页 |
·CDA cDNA 1 基因序列的获得 | 第37-39页 |
·CDA cDNA 2 基因序列的获得 | 第39-40页 |
·CDA CDNA 的基因特征 | 第40-43页 |
·碱基序列组成分析 | 第40-41页 |
·氨基酸序列组成分析 | 第41-42页 |
·信号肽分析 | 第42-43页 |
·氨基酸结构域预测 | 第43-45页 |
·CDA cDNA 1 氨基酸结构域预测 | 第43-44页 |
·CDA cDNA 2 氨基酸结构域预测 | 第44-45页 |
·氨基酸的疏水性分析 | 第45-46页 |
·CDA cDNA 1 氨基酸疏水性分析 | 第45页 |
·CDA cDNA 2 氨基酸疏水性分析 | 第45-46页 |
·昆虫几丁质脱乙酰基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 | 第46-50页 |
·CDA 时空表达结果 | 第50-51页 |
·甘蓝夜蛾CDA CDNA 1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51-53页 |
·大肠杆菌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51页 |
·CDA cDNA 1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54页 |
5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