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研究意义和目标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4-16页 |
·研究的思路、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现代流通业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7页 |
·现代流通业相关定义及内涵 | 第18-21页 |
·流通与流通现代化定义及内涵 | 第18-20页 |
·流通业与现代流通业定义及内涵 | 第20-21页 |
·现代流通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现代流通业发展的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现代流通业发展对策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现代流通业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山东省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8页 |
·优势分析(S) | 第27-31页 |
·环境优势(S-N) | 第27-28页 |
·经济优势(S-E) | 第28-29页 |
·社会优势(S-S) | 第29页 |
·技术优势(S-T) | 第29-30页 |
·政策优势(S-P) | 第30-31页 |
·劣势分析(W) | 第31-33页 |
·思想观念陈旧 | 第31-32页 |
·流通领域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 第32页 |
·现代流通市场体系不完善 | 第32-33页 |
·现代信息技术化水平不高 | 第33页 |
·现代流通业的产业集中度低 | 第33页 |
·机遇分析(O) | 第33-34页 |
·推动国内贸易发展的重点产业 | 第33-34页 |
·现代流通业发展潜力巨大 | 第34页 |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 第34页 |
·威胁分析(T) | 第34-37页 |
·迅速发展导致产业同质化威胁 | 第35页 |
·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和流通专门人才缺乏的威胁 | 第35页 |
·法律支撑和标准体系不完善的威胁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山东省现代流通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44页 |
·构建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 第38页 |
·选择指标的原则 | 第38-39页 |
·全面科学性原则 | 第38页 |
·规范重要性原则 | 第38页 |
·实际可操作性原则 | 第38-39页 |
·指标的选择及含义 | 第39-42页 |
·指标的选择 | 第39-41页 |
·指标的含义 | 第41-42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44-54页 |
·实证方法和模型 | 第44-46页 |
·因子分析模型简介 | 第44-45页 |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 第45页 |
·适合度检验 | 第45-46页 |
·公因子提取及命名 | 第46-51页 |
·提取公因子 | 第46-47页 |
·因子命名 | 第47-51页 |
·因子得分及综合评价 | 第51-53页 |
·因子得分 | 第51-52页 |
·综合排名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山东省现代流通业发展对策 | 第54-58页 |
·强化支持保护政策,加快现代流通业转型的进程 | 第54页 |
·规范现代流通市场秩序,完善现代流通业管理 | 第54-55页 |
·形成三大集群核心区,实现现代流通业规模经济效益 | 第55-56页 |
·夯实农村现代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现代流通体系 | 第56页 |
·发展“鲁”字品牌,造就现代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 第56页 |
·大力开展现代信息技术运用,高度注重专业高端人才培养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项目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