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靖边中山涧区域油藏评价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前言第7-10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7页
   ·研究内容第7-8页
   ·主要技术路线第8页
   ·创新点第8-10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0-20页
   ·研究区位置第10-11页
   ·工区地质背景第11-16页
     ·盆地构造及演化特征第11-14页
     ·地层沉积特征第14-16页
   ·勘探开发现状第16-20页
第三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20-31页
   ·地层划分方法第20-21页
   ·地层划分方案第21-22页
     ·长庆油田划分方案第21-22页
     ·延长油田划分方案第22页
     ·本次所采用方案第22页
   ·地层划分对比标志层第22-25页
   ·研究区地层分布规律第25-27页
   ·地层构造特征再认识第27-31页
第四章 沉积微相分析第31-45页
   ·区域沉积演化史第31-34页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判断依据第34-35页
     ·沉积相划分依据第34页
     ·微相划分及其特征第34-35页
   ·单井沉积微相研究第35-39页
     ·单井沉积微相第35-36页
     ·曲流河沉积相第36-39页
   ·沉积微相的平面演化特征第39-45页
     ·沉积微相的剖面演化第39-40页
     ·沉积微相的平面演化特征第40-43页
     ·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第43-45页
第五章 储层特征第45-59页
   ·岩石学特征第45-46页
     ·岩石类型第45页
     ·填隙物组分第45-46页
   ·储层特征第46-51页
     ·储层孔隙度分布特征第47-49页
     ·储层渗透率分布特征第49-50页
     ·储层含油饱和度分布特征第50-51页
   ·油藏类型及分布第51-59页
     ·油藏类型及分布第51-53页
     ·有效厚度及含油面积第53-59页
第六章 储量核算第59-61页
   ·储量核算方法第59页
   ·储量核算参数及储量核算结果第59-61页
第七章 油藏开采特征与开发效果第61-66页
   ·油藏开采现状第61-64页
     ·生产历程第61页
     ·油井初期产量低,产能差异大第61-62页
     ·油藏压力低,天然能量不足第62-63页
     ·油井含水高第63-64页
   ·试油情况第64-65页
     ·试油情况第64页
     ·试油生产特征第64-65页
   ·存在问题与潜力评价第65-66页
     ·存在问题第65页
     ·潜力评价第65-66页
第八章 结论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子长油田热寺湾地区延长组长2油藏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下一篇:辽河油区低渗透油田潜力评价及改善开发效果对策研究